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让人文融入生态 北大博导指点镇江生态人文之路

2008-08-28 作者:崔骏 来源:京江晚报
  “人可以与洪水做‘伙伴’”、“城市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给城市化妆”、“寻常的景观与白话的城市更有助艺术回归生存的本质”、“美与实用并存才是真正的艺术”……昨晚的文心讲堂里,中国首位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口吐莲花般道出如上“经典”时,在座的数百位我市领导干部不时以笑声和掌声相和。

  “上一次来到镇江,是在20年前获得硕士学位时。重游镇江,感受到的依旧是这块土地深厚的生态人文底蕴。这与我今天所作的‘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题十分契合。”俞孔坚,这位45岁的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首席设计师,这样开始了我市第四场领导干部新知识讲座。

  面对环境资源、文化身份、信仰等多重危机,如何建设一座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城市?俞孔坚首先谈理论。在他的研究成果中,居住、种植、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等等生活中的必要元素,无不体现出生存的艺术,因为“艺术应当是有用的”,所以城市与景观设计“理应回归生存”。

  如何实现“人文融入生态、艺术回归生存”?俞孔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有着多年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的俞孔坚,针对他对镇江的了解,以及镇江的自然禀赋和工作实践,以自己曾经主持和参与过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实践等为现实教材,向在场的领导干部传递了众多新鲜的资讯和观点。“规划不是先定要做什么,而应当先确定什么不能做”、“野草同样可以很美,要让基础设施承担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人文城市必须掌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等等理念,都在俞孔坚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表述中跃出。“其实,能否接纳,能否大胆实践这些观点,关键在于价值观。”最后,俞孔坚以这样一句蕴藏哲理的话作为讲座的结束语,全场又是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