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Dumbarton橡树园研究中心主楼南立面(面向花园的一边)。
在美国麻省剑桥的主校园之外,哈佛大学还拥有一些相对独立的专门学术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大多原为大型庄园或别墅地产,以后主人将遗产捐献给哈佛大学,成立与其生前兴趣相关的专门学术研究中心。中心财政自主,所有经费来源于自己的专用基金,为非盈利的私立机构。多数的捐赠人同时也热衷于书籍和艺术品收藏。他们不仅捐赠产业和资金,也捐赠其价值连城的私人收藏。因而这些研究中心往往拥有极其丰富的珍贵图书资料和文物古董收藏,是研究者向往的圣地。有别于一般的名胜古迹,尽管这些研究中心的产业大多风景如画,历史悠久,却相对封闭,多只对高级研究人员开放,鲜为圈外人知。在功能上,它们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活动,为专门领域的学者提供资金赞助和优越的研究条件,与我国古代的书院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院相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研究中心是学者们梦想的学术世外桃源。另一方面,这些中心具有明显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对来访学者有极高的选材标准,使之成为某些领域英才会聚的象牙塔。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以下简称橡树园研究中心)就是这样一所哈佛拥有的专门学术机构。 与之类似的其它哈佛研究中心还有位于意大利佛洛伦萨的I Tatti别墅和位于波士顿的Arnold森林等。
Dumbarton Oaks亦被简称为The Oaks,得名于长在花园中的几棵巨大的古橡树,而Dumbarton则取自于十八世纪苏格兰的Dumbarton岩石。橡树园研究中心坐落于哥伦比亚特区西北部的乔治城。乔治城为华盛顿的高级住宅社区,距使馆区和一些历史名胜只一箭之隔,到白宫仅十五分钟车程。中心位于美国国家教堂和副总统官邸所在的丘陵地带,坐落于一片林木茂盛的坡地上,总占地约十六英亩,其中十英亩为花园,其余部分为十九世纪联邦风格的大型宅第和一系列的辅助用房。交通方便,但又远离尘嚣,橡树园研究中心可谓是现代都市中的学术绿洲。
橡树园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为前美国外交官Robert Bliss和Mildred Bliss夫妇。他们于1920年购得这片产业作为他们在华盛顿的私人宅邸。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里,Bliss夫妇收藏了价值连城的拜占庭和拉丁美洲古代艺术品,以及来自欧洲.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古董珍玩,并购买了大量二战期间流失于民间的关于花园.景观和植物学的善本书。除了拥有珍贵的艺术品收藏,橡树园还是一个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场所。俄国著名钢琴家Stravinsky为Bliss夫妇的金婚纪念谱写了著名的《Dumbarton橡树园协奏曲》。延续Bliss时代的传统,中心每月在音乐室举办室内音乐会。1944年夏秋,来自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的代表们在橡树园的音乐室召开了一系列的筹备会议,讨论有关成立战后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具体事宜。这一系列的筹备会议后来被历史学家们称为”Dumbarton橡树园会谈”。它们奠定了1945年正式发表的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图2 橡树园研究中心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的的音乐室。
图3 1944年夏秋来自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的代表们在橡树园的音乐室
召开了一系列的筹备会议讨论有关成立战后国际组织--联合国。
Bliss夫妇被橡树园绝佳的环境`幽美的树林和起伏变化的地形所吸引,决定在此兴造一个全新的私家花园。1921年,他们专门邀请了著名的花园设计师Beatrix Farrand夫人为Dumbarton橡树园设计花园。整个建造过程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Bliss夫妇双双去世。Bliss夫妇与Farrand夫人因此成为好朋友,并对花园历史和园林设计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有关藏书为后来响誉全球的橡树园“花园与景观研究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花园成为他们最钟爱的处所,使他们认识到自然景观对学者人格所起的重要影响。Farrand的设计融汇欧洲传统的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花园风格于一体,因地制宜与周围的山川林地相呼应。她熟练地运用经典的造园语汇,创造了一个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交相辉映自由转换的生活空间。Dumbarton橡树园花园是现代花园设计史上的杰作。它不仅继承了欧陆悠久的造园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近代美国本土花园设计的先河。Dumbarton橡树园花园现为美国国家重点历史保护建筑,由十五名专职园丁负责维护和修整。
图4 橡树园研究中心及其花园鸟瞰图。
1940年Bliss夫妇将他们的产业捐赠给哈佛大学,成立了Dumbarton橡树园研究中心。他们还同时设立了专门的基金,为中心的日常运转和学术研究提供固定的资金保障。基于Bliss夫妇丰富的私人收藏,中心以历史学和考古学为基石,着重于对古罗马拜占庭文化`拉丁美洲前哥伦比亚文化和世界花园景观设计史的研究。这三个方向现已发展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部。Bliss夫人曾经在《Dumbarton橡树园:梦想成真》一文中谈及成立橡树园研究中心的初衷:
“…在这个国家中,需要有这样一个静谧的场所。在这里,学有所成的学生和学者们可以暂时地隐退到这里,前者得以在学术上发展成熟,后者得以总结和撰写其一生的研究成果。”
Bliss夫人这段话中的“隐退”意指避开外来的纷扰而专心于学术研究,虽然有别于中国士大夫的归隐,却与古代文人们在书院中隐居式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意。这一高尚的信仰源出于1890—1914间被称之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上层文化人士的对历史和传统的反思。它确定了橡树园研究中心的基本性质,即发展和支持纯学术研究,并使橡树园成为人文历史研究领域的象牙之塔和世外桃源。
橡树园研究中心现任院长为前哈佛研究生院院长,历史学家Edward Keenan博士。中心主要有五个大部分组成:学术研究部,图书馆,博物馆,花园和辅助部门。中心有自己的出版社,会议中心,研究员公寓,餐厅和客房楼。橡树园的为学宗旨之一是资助学术研究。采用与哈佛大学对等的学期制,中心每年从世界各国的申请人中挑选约二十名全职研究员,发给奖学金并允许在橡树园全职研究8个月;还设短期研究员,可在橡树园全职研究1-4个月。另外,中心还设有资助出版物和专项研究的奖金,数额不等。所有这些奖学金和研究基金只对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有相当成就的资深学者开放。有关各研究部奖金申请的详情可在橡树园研究中心的网址上查到(
www.DOAKS.org)。奖金评选以研究申请报告为准,由专门的专家委员会评审和投票。橡树园的另一为学宗旨是通过组织各种学术会议和讨论,促进世界各国学者的相互交流,并积极扶助和提倡新兴的学术研究方向。每年各研究部分别定期主持专题的学术年会,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多达上百人。会议发言人由相关的研究部事先挑选和评审。会后论文由中心出版为专集---《Dumbarton橡树园论文集系列》。所有近年来的论文集也同时在中心的网址上发表,读者可自由查询。每周二都有一次由一位在院研究员作的小型学术报告。另外每月有不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和圆桌座谈会。每个季度各研究部还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在音乐室作公开讲演。橡树园因此成为学术交流的重地和许多首创性学术思潮的发源地。它犹如一架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推动着专门领域学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学者穿梭往来,橡树园卓越的研究环境中发展各自的学术成果,交流其思想,同时又将他们在这里获得的新理念传播回世界各国。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学者是中心最引以为豪的财富,他们为橡树园这架发动机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和新鲜血液。
图5 橡树园研究中心的拜占庭文化博物馆
中心有三个研究部,各设专门的博物馆。拜占庭文化研究部主任为Alice-Mary Talbot博士。该部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罗马艺术品及珍贵的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其拥有的早基督时期和拜占庭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世界上只有希腊雅典的拜占庭博物馆可与之媲美。前哥伦比亚文化研究部主任为Jeffrey Quilter博士。该部博物馆的收藏主要为拉丁美洲马雅和阿兹台克文化,其建筑由著名的建筑师Philip Johnson设计。有学者曾经评论说Bliss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个严肃地收藏前哥伦比亚艺术品的收藏家。近年来,考古界关于中国与古美洲的联系的讨论已引起了中心学者们的关注。花园与景观研究部主任为法国学者Michel Conan博士。该部着重对花园历史文化和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橡树园有关花园的研究起源于Bliss夫人对花园的浓厚兴趣及其对园艺和植物学古籍的收藏。花园珍本书库拥有许多十六至十八世纪的版本,包括一些珍贵的中国清代善本书。在传统的欧洲花园史基础上,该部积极提倡对亚洲花园,特别是对中国和日本古典花园的研究。近年来,该研究部开始致力于发展对当今园林景观设计最新思潮的研究和评论,于2001年设立了美国第一个专门的当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作品收藏部,收集当代世界各国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作品。
图7 橡树园研究中心的花园景观珍本书库及阅览室
弘扬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人文科学的研究是指导橡树园一切学术活动的准则。对广泛的人性的探索和理解,是人类对其自身历史认知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橡树园中心不断地拓展其研究兴趣,建基于其传统的雄厚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基础,提倡跨文化,跨学科和批判性的思辨,将研究的触角伸向许多新兴的或边缘的研究方向。以花园与景观研究部为例,该部连续三年出资赞助对中国历代著名的关于园记和风景散文的翻译工作。翻译由美国及欧洲主要的汉学家参加,最终成果将冠以《Dumbarton橡树园中国园林读本》的标题出版。该部发起的有关拉丁美洲花园和伊斯兰花园的国际会议明年将分别在阿根廷和土耳其召开。今年三月,该部主持了有关罗马花园的研讨会,并与其他两个研究部一起组织了花园考古学会的筹备会议,积极探索发展新兴的花园考古学的可能性;同时决定持续两年赞助对约旦Petra花园遗址的考古发掘。在积极推动传统历史学研究的同时,该部将历史研究与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相联系,以批判的历史观来诠释和探索当今我们所面临的学术问题。从该部近年来的年会主题,我们可以对这一导向窥见一斑:《花园史的新视角》(1997),《环境主义和景观建筑》(1998),《资产阶级与贵族文化在花园艺术中的碰撞,1550-1850》(1999),《景园设计与动感经验》(2000),《巴洛克花园的社会影响》(2001),《花园和风景中的神圣仪式》(2002),《花园和风景中的世俗仪式》(2003)。随着2001年美国第一个专门的当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收藏部(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Collection)在橡树园的设立,对当今世界园林景观设计最新思潮的评论和研究成为该部一个新的学术重点。目前收藏部已陆续联络了十多位世界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他们分别来自于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日本`中国`荷兰`瑞典`德国`瑞士`巴西和墨西哥,收集他们的最佳作品。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现代设计`艺术和技术的结晶,也反映了当代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同时,以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它们处于过去和将来的联结点上。在后现代的今天,有关自然与人性的探索显示出其对人类文明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批判性思考因而对社会和文化的认知具有特殊的启发性。当代景观设计将是该部2005年年会的主题。
一如所有来访的学者们所感慨的,他们离开中心后最为留恋的是Dumbarton橡树园的花园。在波澜壮阔的学术海洋遨游之余,在孤独寂寞的苦思冥想之余,学者们可以在花园中觅得静谧的一隅,在千姿百态的自然风景中得以充实,获取灵感。正如宋代朱熹的诗句:“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橡树园的主人Bliss夫人相信优美的花园和自然风景能够帮助学者确立正直而广泛的人文主义精神。她的话语如今被铭刻在主入口一侧的外墙上:
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该记住:混淆教条与教育无从培育人文主义精神;我的丈夫和我希望地中海式的人文观念能得到弘扬;花园本身在人文主义的生活秩序中占有其特有的一席之地;树木应被作为高雅的个体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保护,而不应被忽视或轻易地毁坏。
这种尊重自然和人性的人文精神,正是Dumbarton橡树园一代又一代学者所崇尚的为人和为学的准则。Dumbarton橡树园研究中心的历史同时也是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与自然观相和谐的历史。在这里,独立正直的学术思想与欣欣向荣的花园景观为人们所尊重和珍惜,并在其精心的呵护下得以自由地孕育和成长。
2003年初春
于Dumbarton橡树园
作者简介:吴欣,现任哈佛大学Dumbarton橡树园研究中心,花园与景观研究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收藏部助理馆长和亚洲项目协调人,负责当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作品的收藏和评论,以及中国和亚洲园林历史和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