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俞孔坚:为绿色奥运奉献“白话景观”

2008-09-05 作者:牛健鸿 来源:人民政协报

  “北京奥运会是难得一遇的大事,每一个设计师都有理由为它而努力,因为这是荣誉,更是难得的创新和挑战。”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对记者说。


  俞孔坚同时又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教授、博导,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是由他于1997年创办,最初只有3个人的设计所,后来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名职业设计师、具备甲级资质的国内一流的民营设计院。


  在采访中,俞孔坚更多地介绍了他参与奥运工程的几个项目:北京奥运沙滩排球场外围景观设计以及奥运协办城市秦皇岛市汤河滨河公园设计。在俞孔坚看来,这些设计正是从绿色奥运的理念出发,体现了一种“白话景观”的设计思想。


  俞孔坚所谓的“白话景观”,就是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尊重平常、回到人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以获得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


  “2005年的春节前夕,当我们进入沙滩排球场地进行调查时,立刻被场地独特氛围感动了:白雪覆盖着笔直的大道,高大的椿树和白杨投下灰色的影子;斑驳的大字标语是关于阶级斗争和革命加生产的,唤起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火红的记忆……”俞孔坚用这样诗意的语言描述他的感觉。


  在俞孔坚看来,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哪怕是最寻常的、被认为是破旧的农业或工业建筑和曾经的水利设施,都应该给予认真地研究和善待,用它们来丰富场地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和自然之间,在人和生物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建立一种界面。


  “毁掉场地中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来挖湖堆山,营造所谓的公园是无知和愚蠢的表现;从乡下农民的“风水林”中挖起大树,运进城市来造公园,是一种对土地的亵渎行为……”对于当前一些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方式,俞孔坚总难掩他批判的锋芒。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俞孔坚对奥运沙滩排球场地提出了以野草和生产性植被为基底、保留和改造原厂房作为文化创意空间和艺术体验空间的方案,并很快获得了甲方和专家组的认可。


  但俞孔坚参与奥运工程设计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他为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的“田”方案就遭遇了被舍弃的命运,“当初的‘田’方案,放在现在的话,可能更容易接受,它太超前了,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现在谈起这件事,俞孔坚仍然感到惋惜。


  在这几年里,俞孔坚通过给市长讲课、赠书、开展项目等方式,在各地传播他的“白话景观”以及“反规划”的理念。“值得庆幸的是,‘白话景观’的设计理念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城市得以实施。”俞孔坚说。


  举办奥运会使我们的城市环境问题摆在了世界面前,促使我们重新考虑环境问题,从而改变了我们的城市建设理念。尽管“绿色奥运理念的实现还有更大的空间,还可以做得更好。”


  “民营设计院具有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意识,可以在奥运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俞孔坚说。但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受到了很多限制,许多新的设想、新的理念没有充分地发挥。”俞孔坚认为,要使民营设计院在奥运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两个废弃”:


  设计单位集体拥有资质是很荒谬的事情,很容易养一批闲人懒人,因此应该废弃资质的限制,转向个人执业水平的认定。同时废弃当前国内设计行业易滋生腐败的招投标制度,鼓励公开的竞赛。


  “当前是二三流专家来评一流的设计,怎么可能公平、公正呢?一流的设计作品怎么可能出现呢?”俞孔坚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