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岐江公园建成,次年,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荣誉奖。
1999年盛夏,为了筹建岐江公园,市政府从北京请来了留美设计师俞孔坚。走进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厂区内锈迹斑斑的遗存让俞孔坚听到时间在倾诉,他心中有了一个“另类公园”的设计。
当时,这个始建于1953年的工厂已经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拆迁商,准备变卖锈蚀的机器和破铜烂铁,获得利润。在听了俞孔坚的设想后,市政府花了150万元与拆迁商解除了和约,赎回了被称为“只有烂铜烂铁”的工厂,投资9000万元兴建岐江公园。
一个即将被废弃的工业遗址变身为一座美丽无限的公园和美术馆。如今,这里已是中山最有特色的公园,成为新人们拍摄婚纱照的最热门场所。
在一本名为《锈迹——寻访中国工业遗产》的著作中,俞孔坚为之作序,开篇讲述的便是上个世纪他和中山的这次在中国开历史先河的合作。
合作的互信来自于中山人对公园更深层次的认识。
1988年,市政府投资近300万元修建“人工湖公园”,为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改名为“逸仙湖公园”。
这座1958年由全市人民参与挖掘的人工湖有一堵两米多高的砖墙,把湖水围得严严实实。市政府决定拆墙,让公园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改善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建议提出后,招来一片反对声:
“好端端的一堵墙,当年筑起来不容易,拆掉多可惜!”
“市长不抓大事,怎么管起拆墙了?”
……
一天早晨,经过逸仙湖的市民突然发现,高墙不见了,一排砖和铁栅栏相结合的艺术装饰墙出现在人们面前。原来,为了不惊动市民,施工人员先砌新墙,再拆旧墙,新墙完成后,一夜之间拆除了旧墙。当波光水色透过栅栏映入人们眼帘,市民此前的质疑声被赞叹声所替代。
1993年国庆,投资1.5亿元、花两年时间建成的紫马岭公园落成,再次引爆中山市民的公园热情。
迎客之日,几乎全城的人如潮水般拥来,88公顷的公园顿时显得小了很多。这个全省最大的郊野公园一时间成为游客来中山的必选项目,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当时的中国,人造景观成为各城市争相上马的工程,深圳的世界之窗,广州的世界大观都引起了一阵人造景点的旋风。然而,中山紫马岭公园却另辟蹊径,定位为生态公园。
1996年,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并没有停止中山人建公园的热情。2005年,中山通过人大立法,将价格昂贵的市内腹地,近200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区域列为生态保护区,成为中山最大的“公园”。
如今的中山,已经不是花园建在城市里,而是城市建在花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