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园我们是熟悉的。几乎每个中国人家庭的合照中,总有最重要的一两张的背景就是公园,城市的公园属于城市开放空间之一,它折射出城市构成、所追求的目标等城市的存在方式,是人们创造自然的杰作。
在顺德职院园林景观设计系的江芳认为,城市所拥有的经过长时间成熟起来的绿色绒毯,将成为市民的骄傲、城市的客厅。比如纽约的中央公园,是一座将大自然移入充满活力的街道切割成的矩形公园。从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眺望它,宛如绿色的绒毯,它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潜能。都市的快节奏步调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疏离了自然环境,加之钢筋混凝土间的高压劳作,更使人们满载负荷,因而使都市人身心再生的休闲开放空间便成为体现都市生活和文化的众选之地。由于开放空间是都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接体,因而成功的设计是在促进人们在这些开放的空间活动的同时,更能满足人与自然的接触和融合,促进人与人的交流,进而提高都市活力,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从而使都市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
保留旧貌凸显废弃的美
在城市公园文化的挖掘中,文化传统的表达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改造往往使得新与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市中新建城市公园而铲平一切,通常不是好的办法,有选择的拆除、甚至拆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环境中优美的废弃建筑等原有因素还可以改造加以使用,被忽视的自然特征也都可以被揭示出来。如中山的岐江公园,就是一种工业文化的保留遗址的改造。
土人景观设计公司将废弃的中山造船厂经过设计使其成为非常受人欢迎的旅游地。变成一个以工业化、造船为主题的公园。这是现状的情况,工业时代的橡皮轮、船、锚、吊车和风扇等。总体规划设计中采用了工业化的一些符号。总体道路布局上采用直线形的道路系统,象征工业化那种缺乏人性的、讲求效率的大背景。公园周围没有围栏,完全开放,用一条溪流来分隔空间。在细部处理上,采取了很多别有新意的新思路。例如,铺地用生锈的钢与喷泉结合在一起,使水塔成为雕塑,丑陋的厂房变成了茶室,齿轮、变压器和龙骨都变成了雕塑,等等。在小品的设计中,同样采用了工业化的语言,如灯柱的设计、米字钢的母题符号等,很美,很独特,属于另类美。在生态恢复方面,如河岸的处理,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高低参差的护岸处理,当地乡土杂草当成观赏的东西引入城市,经过精心养护,会变得非常美。设计充分尊重人的需求。其中,亲水是人的最大天性,艺术家需要灵性,小孩喜欢玩水。水要让人能够进去玩。喷泉、柱阵、石头阵、卵石乃至经过精心处理的铺了白色石头的铁轨,都强化了设计中细部的趣味性。好的公园必然应该是多用途的、开放式的、多元文化的杂交,而非真的是我们传统形态下的只是周末收费景点与游乐场的汇集地。公园中大量的人性空间的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分割化的社区绿地,徒有其表的单调而沉闷的、利用率不高。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在设计城市公园的时候,景观设计师应该想到,公园是城市中要求环境提供人人有权使用的缓解物质作用的场所,城市公园讲究物质性、现实性。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还有一些是景观设计师依据的外围的原则:
如尊重行为多样性造就环境的多样性;尊重个人空间,人类学家艾德华·T·荷尔指出,所谓“气泡”是随人而动的个人空间,如同人理所当然的领地。空间“气泡”在人静止时作用最明显,而人一旦行动起来它的作用似乎就不那么强烈了。例如坐椅,过长的坐椅显然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仍以坐一两个人的长度为宜。尊重地域性空间,中间“气泡”是个人移动的领地,地域件空间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在城市公园中,有些地点会反复地被一定的人群所占有,那么它很可能会被人们默认为地域性空间。当外人侵入时,人们会产生防御反应,就像陌生人进入某条小街巷,这时街巷小坐着聊天的人或散步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盯住陌生人看,作为对入侵的反应。
公共主间尽管是公共的,但它还经常容纳私密性的活动。例如夜幕降临时,20世纪80午代上海黄浦江畔的“情人墙”,就是私密性的活动变为公共活动的典型地点。城市公园中用作休息的部分,往往在适宜的情况下被用作密切交谈。从人的这种需要出发,城市公园中的某些部分应当提供保证私密性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人可以集中精力,不受干扰。分隔的手段却未必采用封闭式,也可以采取半封闭式和开敞式。半封闭式的优点是与外界的视线交流,而中间形式仍较封闭,既不致有别人贸然闯人的尴尬,又有较强的限定感。
为城市空间“留白”
现代城市公园的参与性、动态感特征的另一种表象还在于公园中还往往保留了的一些“空白”,让时间的变化、灵活主题的变化以及游入的变化去不断丰富完善,并将公园的主角让位于游人。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不定期举办的花卉博览的成功:公园中在早喷泉及音乐喷泉中玩得开心、蹦蹦跳跳的人群,穿梭子步行游人中间的子人或双人自行车,都表明这种参与的方式带给人们的快乐,体现设计中注重参与性的游戏节目设置的成功。当年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的设计成功,也部分得益于设计者通过将游客者在祭奠过程中其身影与纪念碑的交融,隐喻着生者与亡灵的沟通,在传统的纪念碑景观环境中,创造性地强调了参与性。此外,现代城市公园的参与性、动态感特征还表现为部分公园的开放性。公园与城市其他空间的直接相融。公园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他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消失。这些都为公园的参与性、动态感的强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
简·雅各布斯说过“城市的公园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在中国的城市中,这个期待同样是巨大的,它占据着当年的娱乐中心与城市社会活动社交中心。而且公园不是建造的,而是养育的,它不仅是养育自然,更是养育那些能赋予公园用途并使其成功发挥作用的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