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俞孔坚,张蕾,刘玉杰.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05):31-35.
城市滨河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量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和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因此滨水工程就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综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两岸风貌景观设计为例,阐述进行多目标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1现状条件概述
三灶江(又名新城河)位于浙江省慈溪市,该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位于即将形成的新的城市中心。慈溪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东延北拓,其中市政府将东迁至三灶江沿岸,所带动的一系列新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兴建均集结在三灶江的两岸,从而使该地区成为未来新的城市中心,而三灶江也因而成为重要的城市轴线。这就要求它必须与城市功能密切结合,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滨水活动空间,形成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域。
(2)属于慈溪市的骨干河网。担负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蓄水和生态功能。
(3)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慈溪市未来的景观中轴线,在体现城市个性风貌、历史文化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
2问题的提出
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下一步设计的切入点,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景观设计不是纯形式意义上的游戏,景观设计旨在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是设计的开始。对于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它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就更加要求设计人员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和发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内来综合分析。通过现场踏勘,地方文献的阅读,咨询规划部门、特别是水利部门的意见,我们综合提出了三灶江两岸景观设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防洪问题:三灶江是慈溪市的规划骨干河流之一,防洪排涝是其量主要的功能。
(2)水量问题:慈溪市属于缺水城市,平常水量有限,三灶江的水源为雨水,70m的规划河道难以恒常丰水。
(3)水质问题:地势平坦,水体流动性差,水质较差。
(4)河流与城市功能的结合问题:三灶江两岸作为未来的城市中心,如何使水系规划与城市功能相得益彰。
(5)亲水性问题:水面与地面高差达 1.5m,河流亲水性差,河岸处理至关重要。
(6)滨水区可达性和连续性问题:城市支路紧邻河堤,交通混杂,滨水区可达性差;东西向城市道路损害河流廊道的连续性。
(7)水体面积减少问题:慈溪属于填海造地形成的城市,规划范围内原本河网密集,而在未来的规划中只保留拓宽后的三灶江和四灶江,水体面积和河网密度急剧缩减,给城市防洪、排涝和地下水的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8)城市历史的延续性问题:慈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围海造田的历史和独特的水乡文化,使河流、水道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紧密相依,而在新的城市建设中,水网的形态可能发生彻底的改变,与之相关的城市记忆也将难于保存。
3对问题的整理与目标的提出
上述问题比较零散,仔细考察,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的内容:对水系本身和水系生态的治理和设计、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景观和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次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多层次复合目标:
(1)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水系要能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有较稳定的水源补给;同时还应具有健康的生态状况,包括对污染的治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健全。
(2)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系应能够充分地与城市生活相融和、促进,带动城市商业和经济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3)积极的精神文化意义。水系应能够塑造和承载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个性和地方精神的代表。
4解决途径与规划方案的提出
景观设计要面向目标,立足于解决问题。根据目标的3个层次,我们的设计可以相应分为3部分内容:
(1)水系规划和设计,同时包括以其为基础的绿地系统的设计;
(2)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主要包括以水系为基础的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形态;
(3)历史文化解释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每一部分都面向于实现本层次的目标,并针对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水系是本次设计的中心,也是整合和联系3部分内容的基本框架(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