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

2010-02-02 作者:俞孔坚 来源:中国园林,2004(07):47-51.
摘要:
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和名称之争论,必须从内容理解和中西文的名称翻译两方面来澄清。对LA的混乱认识,绝不仅仅是翻译问题。中国的园林或风景园林的职业范围客观上远不如国际LA,两者不可等同;而主观上的“唯审美”论,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主要障碍;唯艺术论,使许多人士陶醉于园林国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专业及学科混同于行政管理行业,导致对LA专业性的认识不足;LA的名称问题必须从学科发展和语境来认识,字典和《大百科全书》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的名称。解决之道在于走向土地和景观的完整设计。必须尊重中国社会对一些关键词的约定俗成,用历史发展观认识:LA的过去叫园林或风景园林,LA的现在叫“景观设计学”,LA的未来是“土地设计学”。 The paper argues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ould take land as a whole; the deep meaning of LA is land design, which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landscape gardening.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LA in China is limited to landscape gardening, which is harmful in facing the overwhelm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dramatic land change across the vast country. This paper therefore calls for a revolutionary rethinking of the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of LA in China.
关键词:
园林     景观     土地     风景     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iscuss; Landscape Design; Subject    

文献来源:俞孔坚.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J].中国园林,2004(07):47-51.


编者按:学科名称之争伴随我们度过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译名之争。我刊已发表过不少文章共同探讨。现今,虽然仍然各执一词,一时难于统一,可是对于学科的内涵和领域已在讨论中逐渐澄清。可见这种讨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所必要的。时至今日,我刊本着学会主流的意愿,对学科现用名更加自信。我们希望业内同仁将努力开拓和实践作为首务、不要让名称问题占去过多的心力。因此,本期发表俞孔坚教授的答辩文章和本刊编委的审阅意见后,暂作歇息。

本刊2004第5期登载了笔者关于“《景观设计·职业 学科与教育》导读”的文字,表达了对景观设计学科的理解和希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能得到更健康发展的强烈愿望,更蒙本刊同时发表了恩师陈有民、孙筱祥等教授和备受学生敬仰的多位园林界老前辈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先生的批正意见和谆谆教导,其中争议多于认同。作为晚辈,感激涕零,恍惚回到当年学生时代,如沐甘霖。作为一个愿在课堂上提问题的顽皮学生,尚希望就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讨论,望前辈和同行切勿因此而误认为学生对老师和前辈的不敬,实则希望前辈们所开创和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园林事业能有更光辉的前程。

1问题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翻译问题

1.1 皇帝新衣:自认为国内“风景园林”的职业范围等同于、而客观上却远不如国际LA

多位前辈学者都强调,目前国内的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专业在实质内容上与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LA是对等的,内容上没有实质的差别,果如是,则大快亦哉,然而,只要对国内外的专业实践和学科及教学课程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新城镇和城市新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在美国是LA(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业务,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在其中拊演着主导角色,一些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和景观设计师都以擅长设计新城镇和新开发区而著称。更早的设计事务所也在美国的新城镇设计中起领导作用。在中国当今如此大规模的新城镇、新区开发建设中,斗胆试问,有多少以正宗中国风景园林师自称的设计师或设计院在这样的新城镇和城市新区的总体设计中,除了参与其绿地环境设计以外,到底还发挥过多大的作用?

1.2 “唯审美”论,主观上限制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客观上中国的园林或风景园林不能等同于美国的LA(景观设计),是因为我们的许多风景园林学专家主观上没有把Landscape的整体和全部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工作对象。在这一点上本人与这些学者有根本分歧。在众多的学者中,刘家麒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有风景、地学和生态系统3种概念”。如果认真分析:地学的景观,是真正的景观概念;生态系统的景观,即景观生态学,是地学和生态学的边缘学科。LA虽然有一部分工作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但LA到底还不是景观生态学;到目前为止,LA学科的研究内容和业务领域还属于风景范畴”。刘先生的这一观点早在2002年《城市规划》上刊登的另一位先生的一篇辩论文章中已有更明确的概括:“风景园林规划是指人居环境中的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规划”。当时本人不以为然,未做更多反驳。但既然像刘先生这样的前辈都普遍持有同样看法,甚至已被人们当作园林基本术语的标准解释来对待,即把风景园林实践活动的对象——景观,理解为审美活动的对象,把园林学科中所说的景观理解为审美意义上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我因此觉得有必要做些讨论,主要澄清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果把风景园林实践活动理解为审美活动,而不是将风景园林等同于国际的LA,这本来没有争议;因为,在19世纪下半叶之前,LA的前身,即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风景园林,如果说园林等同于造园的话),或更早期的造园(Gardening),确实就是以审美、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物质空间营造。本质上是农业时代贵族们的休闲娱乐空间,它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唯审美论的。问题在于这些学者将一个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风景园林”,等同或翻译成在国际上早已不是唯审美论的LA,那就不敢苟同了。

第二,如果强调把Landscape翻译成风景,把LA翻译成“风景园林”,本来也没有争议。但是,同样令人不能接受的是,许多先生们偏偏又要取风景的景色和审美意义,而业外人士和全社会又偏偏认同于风景园林的审美意义。这就使“风景园林”无论从先生们的主观愿望上,还是在中国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文化语境下,只能被理解为审美 活动了。

1.3  唯艺术论,使许多人士陶醉于园林国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敬重那些把中国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并从事设计实践的人们。如果不把“园林” 或“风景”,混同于现代意义上的Landscape,我完全同意许多专家的意见,即:“园林归根到底是营造风景的艺术”,因为,正如金柏苓先生所说:“人们不会真的用生态、生物多样性或环保的科学标准或科技的先进性来衡量园林”。然而,必须要说明的是,现代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人们真的用生态、生物多样性或环保的科学标准或科技的先进性来衡量景观,而不是它的形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面对当时与当今中国同样的学科争论,已故景观设计泰斗佐佐木(Hideo Sasaki)就曾告诫景观设计学界:“要么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这一重要领域,要么就做些装点门面的皮毛琐事”。在这里,我愿意用同样的热切与由衷的期望告诫我的同志们:要么陶醉于小桥流水和风景、景物的“艺术”,要么勇敢地承担起设计和协调中国人地生态关系的重任,再造安全、健康的秀美山川。

谁都承认中国有着最优秀和独特的风景园林艺术传统。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祖先预先编制了程序,来解决现在中国所面临的如此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不能如果承认“园林学科包含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同时,认为“大地景物规划远不止风景名胜区规划这一项”;如果承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风景园林、甚至是园林的一个根本宗旨(当然也是LA的根本宗旨),那么,解决人地关系的问题又怎就一个“美”字了得?又怎能是“艺术”了得?而没有国土生态的安全、没有区域和城市及社区等尺度上土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和利用,“美”又从何而来?既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早已用景观的概念来描述和研究“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所构成的整体”,作为应用的科学和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师为什么非要将一个完整的Landscape限制在“景色”、“景物”、“风景”之类的表象层面上?事实上在美国的LA发展史中,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和设计(City Planning)本来、也一直就是LA专业的一个主要职业范围。在美国的设计学科中,是先有LA,再有Urban Planning。而LA与后来 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分歧在于,后者走向了更偏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都市计划。

更进一步讲,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麦克哈格(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为代表的(景观)生态规划,早已赋予LA学科从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类、拯救大地的历史使命。你家后花园的月季花死了关我什么事!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你那区区花草或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我们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的”。从这一点来说,孙筱祥先生的观点,即“大地规划”是完全正确的。

但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A并不排斥Gardening,造园的内容仍然是LA的一部分知识。哈佛大学的LA系里照样有人研究花园,美国的LA设计师中也仍旧有以花园设计为职业的(关于这一点与孙先生的观点稍有不同之处)。LA的出现并没有使传统的园林造园和风景造园职业消失,世界各地也都有Garden(花园)或Gardening(造园)杂志。正如现代医学并没有令中国悠久的藏医 和中医消失一样。

1.4  行政管理行业混同专业及学科:缺乏对LA的核心内容——“设计”的认识

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化使LA成为一门以规划设计为核心的科学和艺术。LA决不应该是一个由政府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下的一个行业,而是学科和职业的专门化和社会化的分工,其核心内容是设计。

诚如李嘉乐先生所言,风景园林建设不仅需要规划、设计,还需要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各个环节,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正如建筑行业需要由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施工企业等等一样,笔者所提倡的景观设计也并不排斥包括施工、养护、植物培育在内的其他学科和专业。但LA是一个以设计为核心的学科和职业,不是一个行政管理意义上的“行业”,更不是一个大杂烩。要理解这一点,必须了解LA产生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大工业和社会化。

美国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是专门对应于LA的,相反,注册景观设计师是由民间的专业协会管理的。LA专业人员就职于任何一个与土地和景观相关的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包括国土、森林、环境保护、土壤、流域、国家公园以及各类私人企业,特别是设计事务所。


景观设计学(LA)首先是科学,然后才是艺术;景观设计学是要解决问题的,什么问题?“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2000)。其实,观点很明确:摆在我们面前的可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不要把“风景园林”混同与LA,安心做“风景审美”和“园林艺术”;要么大胆、坦诚地走出现行学科内容、职业范围和教育体系的束缚进行全面深刻的革新,其中包括改变“风景园林”目前的社会认同局面。相比较而言,如果接受前者,意味着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师兄师姐们会容易些,但留给我们的后代的发展空间则是不堪启齿的“园林艺术”的犄角旮旯;如果接受后者,意味着要改变“风景园林”的称谓,同时对学科内容、特别是教育,要进行洗心革面。

2关于LA的翻译和名称问题

2.1  语境和名称

有学者发现目前所有字典中找不到“景观设计”的注解,而强调字典上说:Landscape就是风景(且不说还有其它含义),因而强调Landscape architecture 就是风景园林,这是违背基本常识的,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的。先有实践和客观存在,才会有语言和意识,这是基本常识。如果一个蓬勃发展的专业,要从先于时代、老于我们的专业实践的词典定义中找名称,那这个学科的落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字典能告诉现代学科发展和名称的话,我们岂不永远生活在甲骨文的时代?是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是学科的发展丰富了词典的条目和内容,而不是反过来。细胞、计算机、信息等等词汇,都不曾在词典中出现,首先是科学技术和专业人员,而非字典编辑家发明了这些词汇。必须认识到,所有的字典关于Landscape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解释,肯定是落后于Landscape学科本身的发展的。因而,字典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的名称。

2.2  祖宗之法不能变”呼?

有多位学者试图从大百科全书(园林、建筑卷)来说明,园林名称不能变,风景园林名称不能变。大有“祖宗之法不能变”的含义。殊不知,“风景园林”也是前辈孙晓祥等人所提出对园林的改变。又有学者嫌学科名称变得太快,而强调慢慢变。可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深刻体会一下中国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内,人口翻到了三倍,而城市化程度将从过去近十年内的百分之十几,猛增到今后近十年内的百分之六十五,这是一个三千年一回的巨变,难道谁还会说我们的学科变得太快了吗?不,是变得太慢了,以至于我们的学科体系和教育没能适应中国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也没能适应中国人地关系巨变的需要。

2.3  语汇的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一个合情合理的、也是社会所能理解的中西文对译关系是(不否认专家的异议,但这里强调普遍的社会认同):


Garden——花园,园林(名词)


Gardening——园林,造园(动名词)


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园林,风景造园(动名词,含营造之意)


Landscape——景观


Landscaping——景观营造(动名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包括L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和Landscape planning——景观规划) 


或曰,为何Landscape gardening中的Landscape译成风景,而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的Landscape要理解成景观,这就需从当时当地该词语的产生背景来理解,不能从字典里找答案。因为Landscape gardening产生的时期正值英国画意园林盛行时期(1785-1840),以乡村牧场的自然美景作为艺术再现,创造一种画意的天堂美景,所谓Picturesque paradise。这时的Landscape等同于Scenery,是花园围墙外的自然美景的意思。关于这一点,Landscape gardening一词的发明者Humphry Repton在其《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Gardening》一书中描写得很清楚:“花园的外面,应该营造成公园般的景色(park scenery),或者说是自然风景(Landscape of nature)”。也就是说,在当时,自然风景是等同于公园景色的,而且是为了烘托花园围墙中人工化和艺术化装饰的背景环境。顺便说一句,在这里,Repton所谓的公园(Park)仅指英国牧场风光中房子周围的林子和草地。

而在美国,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替代Landscape gardening的时代,正是一个大工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如果说在Olmsted时代的Landscape概念尚保留较多的田园牧场的英国浪漫主义情调的化,到了McHarg时代,则更多的是现代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生态学及环境运动主导下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这里的Landscape当然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而应回到景观的完整含义,包括作为风景、人类栖居地和场所,生态系统等。

3解决之道:走向土地和景观的完整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风景园林”的争论,实际上在名称和内容两个层面上展开,与之相应,解决之道也须针对两种情景提出:


情景A:如果将“风景园林”等同于LA,则必须设法改变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内容,同时设法改变国民对“风景园林”局限于“风景审美”意义的认同。


情景B:如果保持“风景园林”的审美意义和目前的专业范围,则必须有新的名词与LA对应,它将同时包含“园林”和“风景园林”作为祖始学科的含义。一个现实的名称是景观设计学,而未来更科学的名称是“土地设计学”。 


3.1 一厢情愿:推翻中文语汇的约定俗成,冲破“园林”围墙,捣碎风景的审美界定,强迫社会接受LA即风景园林的解释

关于情景A的解决之道,实际上是非常难以走通的。我们自以为我们已经把园林或风景园林扩大到大地景观,这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裳罢了。关于这一点,王绍增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连毛泽东的“大地园林化”的号召都没能改变普通大众将“风景园林”认同于种花种草之能事,我们的少数专业人员和教授们又怎能改变大众和城市决策者关于“风景园林”的认同。

要改变目前风景园林的“种树、种草、美化环境”的形象,意味着必须推翻千百年来中文语汇的约定俗成。在设法改变目前风景园林教学大纲、专业内容的同时,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是推翻国民对“风景园林”词组的认同,即“风景审美”意义的认同。也就是从字典和小学课本开始,重新将风景及园林词组的内涵和外延拓展,把一个文学和日常审美意义上的描述词,变成科学意义上的词组。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3.2 名称的历史发展观:LA的过去叫“园林”或“风景园林”,现在叫“景观设计学”,未来是“土地设计学”

关于情景B的解决之道——改名称,是建立在对LA的内容和职业范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基础上的。一些业内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国际LA学科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审美”论,而将生态学的应用和土地的利用规划设计作为核心内容,关于这方面,本人非常敬佩李嘉乐和孙晓祥等先生的见地。学生与两位前辈的不同认识不是在内容上,而在于:如果意识到LA专业内容大大超越普遍认同的“风景园林”的内涵和外延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沿用“风景园林”来对等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问题。我的观点是鲜明的,那就是革新也要洗面。

王绍增先生说得好:“其实,对于内涵改变了的事物赋予新的名称,比起坚持老名称要好的多……在事物发展变化很快的现代社会,传播一个新概念比等待一个老概念在人们心中慢慢改变要迅速和容易的多”。但这里必须要强调的前提是:当实质内容发展了的情况下。如果仅仅将现在意义上的“风景园林”改为“景观设计”,那是名不副实的。

针对目前中国的专业发展现状,一个合理的解决途径是保持“风景园林”的审美意义和目前的专业范围,同时必须有新的名词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对应,它将同时包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和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它将包含和预示关于完整意义上的景观和土地设计的意义,其中包括孙晓祥先生一再强调的“大地规划”(Landscape planning)。这个新名词是什么?这需要懂得这个学科和专业的人士共同创造一个词汇。


孙晓祥先生在推动这一学科的进程中奔走呼号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对名称方面的分歧外,学生赞成孙前辈在“关于《中国园林》俞孔坚等《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导读的审稿意见”一文中的绝大部分观点,以及其他场合的关于LA学科发展的观点(孙晓祥,2002,2004),而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深受其观点的滋育和启发。他提出用大地规划与Landscape planning对应,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大地规划”又装进“风景园林”的老瓶子,则是把美酒放进了老醋罐。而且要明确的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同时包含Landscape Planning (景观规划或土地规划),及Landscape Design (景观设计)两个方向。

笔者在西蒙兹(Simonds)的《景观设计学》的译后记中曾强调:尽管本人将其译为景观设计学,但Landscape architecture更为直接而恰当的含义是“土地设计学。”这个理解受已故LA历史学家Newton的关于LA的认识的启发,他因此把LA的发展史归结为土地上的设计史(Design on the Land)。

所以,从LA的历史发展观来看,LA在中国称呼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1)风景园林,或园林学,属于LA的过去,审美和艺术论是核心。


(2)景观设计学,属于LA的现在,面对中国现实,核心是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及人口膨胀带来的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还景观以完整而全部的含义,它将解决所有关于人们使用土地和户外空间的问题。


(3)土地设计学,更为科学的名称,体现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本质含义和核心内含,但在中国属于LA的未来。所谓“未来”,是因为要在中国接受“土地设计学”的名称,尚需要等待更多人对LA的深刻认识,真正彻底抛弃唯美论,回到景观作为土地的完全含义,并认识到景观的本质含义是土地,把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作为设计的核心。


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三千年难得一遇的伟大的变革时代。日新月异的土地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以土地设计为己任的LA学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要么我们固步自封,陶醉与风景的审美与造园的艺术之中,而等待被挤进“园林旮旯”,远离时代发展的大潮,自嘲“拙者之政”,欣赏“留得残荷听雨声”;要么,勇敢地面对人地关系和学科发展的危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担当重任。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关于国际LA与风景园林的问题,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统一认识:

第一,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社会发展、人地关系的变迁、以及学科的自身发展动态各个方面,来认识国际LA目前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第二,如果认为LA就是中国的风景园林,那就必须以客观的态度来评价目前中国风景园林专业与学科,尤其是教育的落后状况,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和支持改变的社会氛围。

第三,充分理解目前中文语境下,社会对“风景园林”认同于“审美和绿化”和“园林艺术”的现实,汉语词汇的约定俗成是当代专业人员所没法改变的。因此如果继续用“风景园林”来卖风景审美和园林艺术的酒,那就不妨还用“风景园林”的名称,只是不要混同与英文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否则,真的LA会卖不出去。

相反,如果能酿LA的新酒,也想买LA的新酒,那就不如换个新瓶子来装,否则,这新酒是不好卖的。就学科来说,这个瓶子的标签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就职业来说是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就标签所指的酒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第四,积极而正确地看待中国优秀园林艺术传统的继承与中国LA发展的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LA称为景观设计学,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以及与国际交流,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必须认识到LA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设计。无论是景观设计学还是土地设计学,都没有必要抛弃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艺术。相反,传统的园林艺术和风景审美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LA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源泉。

最后,我要参照佐佐木先生当年告诫美国同行的那句话来告诫中国的同行们:要么正视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和专业创新的机遇,勇敢担当起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任,为我们的后代开辟一个体面而堂皇的专业领地,要么就做些所谓“艺术”和“美化”的装点门面的皮毛琐事,让我们的后代责怪他们的祖先竟然对21世纪的中国当代问题如此漠然而坐失专业拓展之良机。

[参考文献]
[01]Fleming, Laurence and Gore, Alan, 1988. The English Garden. Spring Books.
[02]McHarg, I., 1969,Design with nature. Natural History Press, New York .
[03]Miller E. L., and  Pardal, S., 1992. The Classic MeHarg, An Interview. Published by CESUR,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sbon.
[04]Newton, N.T.,1971. 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 MA. 
[05]Sasaki, H. 1950,Thoughts on educ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Architecture,July: p158-160.
[06]金柏苓,2004,中国园林学的基础和领域,中国园林,3:01-04.
[07李嘉乐,2002,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内容极其形成过程,中国园林,4:3-6。
[08]李嘉乐,2004,“《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导读读”后感,中国园林,5:12。
[09]朱有玠,1985,“园林”名词溯源,中国园林,2。
[10]李金路,王磐岩,2004,关于《园林基本术语标准》的探讨。中国园林,1:65-67。
[11]刘家麒,2004,Landscape Architecture译名探讨,中国园林,5:10-11。
[12]孙筱祥,2002,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4:7-12。
[13]孙筱祥,2004,关于俞孔坚等《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导读的审稿意见。中国园林,5:12-13。
[14]王绍增,2004,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1:67-68。
[15]王晓俊,1999,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景观/风景建筑学”吗?,中国园林,6:46-48。
[16]西蒙兹 著,俞孔坚、王志芳、孙鹏 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姚亦锋,2002,环境审美规划的历史延续,城市规划,8:76-81
[18]俞孔坚,1998, 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园林,Vol.14, No.55/1998(1):17-21
[19]俞孔坚,1998,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筑学报,2:58-62。
[20]俞孔坚,2000,《景观设计学》(约翰。O。西蒙兹著)译后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俞孔坚,2000,从田园到高科技园的涵义(之一、之二),中国园林, 4:37-41;5:46-51。
[22]俞孔坚,2002,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1:14-17。
[23]俞孔坚,2004,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规划师,2:13-17。
[24]俞孔坚,李迪华,2003,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5]周干峙,1998,《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著),序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