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寻常景观与诗意地栖居

2010-02-02 作者:俞孔坚 来源:中国园林,2004(12):28-31.
摘要:
  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代成城里人却在追求异常景观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大地,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的、籍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居住景观的首要任务是回到土地,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中,找回寻常景观。这需要当代中国设计师和开发商,继续“五四”新文化运动,像白话文的革命那样,进行设计思想的革命。现代居住景观的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   
关键词:
诗意     景观     栖居    

文献来源:俞孔坚.寻常景观的诗意[J].中国园林,2004(12):28-31.


  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代成城里人却在追求异常景观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大地,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的、籍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居住景观的首要任务是回到土地,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中,找回寻常景观。这需要当代中国设计师和开发商,继续“五四”新文化运动,像白话文的革命那样,进行设计思想的革命。现代居住景观的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   


  白话的景观、白话的建筑和白话的城市,绝不等于西方现代建筑和景观的形式,而是科学、民主、平民化的精神。一百个国家大剧院或一千个“央视大楼”这样看似“现代西方”的建筑,一万条“世纪大道”和十万个“市政广场”这样的巴洛克城市景观,都只能使我们的城市和城市景观离栖居越来越远,诗意越来越远,离现代越来越远,离和谐的人地关系越来越远。因为,它们是古典西方君主意识和暴发户意识以及古典中国封建士大夫意识的幽灵附体。   


  作为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标志的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6年了,而中国的城市,特别是中国的园林,或者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设计学却似乎没有受到五四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相反,一向被奉为国粹的封建士大夫园林却成为中国五千年封建意识形态的最终庇护所,挥之不去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与横行于中国城市的化妆运动相交杂,再交配西方巴洛克的腐朽基因,附会以古罗马废墟和圆明园废墟的亡灵,生出了一个个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的怪胎。这是我对中国目前城市景观、城市建筑,特别是城市的园林和建设的一种危机感。   


  现代土地的诗意绝不可能再封建士大夫的古典园林语言中寻找,更不能再古典西方的巴洛克景观中寻找。现代土地的诗意在于寻常景观。   


  这是一个告别帝王和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帝国和封建主义的时代,科学和民主,人文生态理想在催生设计学科的革命,它将使我们彻底抛弃异常景观,重新回到土地,寻找寻常的景观,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将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   


  宁波是我喜欢而感动的城市,宁波的风采是优雅的、迷人的,在《城市前沿》出版之际。特将以上观点献给宁波、献给广大的设计工作者,也献给共鸣者。愿我们能为共同拥有的这片土地,播上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