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08(03):87-92.
1引言
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城市风貌及其相关规划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定义与范式。从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来看,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城市风貌的认识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明显不足:
(1)强调城市人工环境与视觉要素对城市风貌的影响,而对城市的自然生态背景与文化内涵关注较少;
(2)侧重城市建筑本身的形式感与个性特征, 而对区域——城市整体景观格局研究不足(李伟,2005);
(3)在实际工作中对社会性与公众性资源的整合不足。
3.1 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
具体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对城市自然、生物、人文资源的类型与特征进行表述,回答“现状城市风貌是是怎样的?”
(2) 对城市自然、生物、人文及视觉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整体格局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对以上几个过程进行评价,回答“现状城市风貌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3.2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
生态基础设施的确定可以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保护物种和栖息地的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提供游憩体验以及良好的视觉景观,是形成良好而独特景观风貌的前提和保障。
景观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 简称SP)是判别和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一种途径,该途径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景观过程和格局的关系,通过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Yu,1995,1996;俞孔坚,1999,1998)。
生态基础设施与城市风貌规划的结合,具体分为以下两大步骤:
第一步,在高、中、低三种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防洪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乡土文化安全格局、游憩安全格局、视觉安全格局等五大格局,并由此建立城市整体的生态基础设施,明确哪些是城市风貌特色构建过程中的“非建设区”和“可建设区”,并回答“如何改变现状城市风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风貌的总体特色,回答“未来形成怎样的城市风貌特色?”。
(1) 建立防洪与生物保护网络,形成生态景观特色;
(2) 建立乡土遗产网络,塑造历史文化景观特色;
(3) 建立游憩网络,凸显游憩景观特色;
(4) 建立视廊保护与建筑高度控制网络,构建视觉景观特色。
3.3 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
城市风貌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缺乏相应的法律效力,往往造成规划成果难以落实的情况(王哲、洪再生等,2007)。城市风貌规划必须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策略,使其成果成为城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时参考的直接依据。因此,笔者提出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对于上一层次规划(生态基础设规划和城市风貌规划)确定的“非建设区”的边界和具体控制内容的落实,“非建设区”和“可建设区”的风貌管理和控制导则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城市按其景观类型与景观要素重点的不同,划分宏观与中观尺度下的景观特征区;
(2) 针对宏观尺度景观特征区重要的跨区域EI廊道,提出相应的风貌管理和控制导则;
(3) 针对中观尺度特征突出的各景观特征区,落实景观风貌规划的各项内容,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导则;
(4) 通过预景的方法,对不同发展策略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模拟和评价,指导未来的空间发展决策。
4案例实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市区面积为769 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91.24 Km2,总人口82万(2004年底)。威海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依山傍海、山海相融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包括甲午海战纪念地等在内的大量历史遗存。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球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荣誉,享誉国内外。
自1980年代以来,快速城市化与全球化已经对威海城市风貌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果现阶段不抓紧时间对城市风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保护,那么威海独特的城市风貌将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成为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在威海新一轮城市建设之前进行的城市风貌研究,有助于独具魅力的滨海城市风貌的保持和塑造,确保其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4.1 研究目标
通过城市风貌规划将威海市建设成为“山海相连、城乡融合、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态宜居城市”。
(1)维护自然过程包括水文(雨洪、海潮)、生物等在内的自然过程的安全,确保城市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保护和弘扬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维护乡土文化遗产安全;
(3)显山露水,城乡融合,维护海陆、城市和乡村、自然和人文的空间联系安全;
(4)对非建设用地的规划与控制,保护威海多样的自然、生物、人文资源,使其成为开展公众教育和观光休闲的基地;
(5)优化城市的发展方式与空间形态特征。
4.2 威海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
4.2.1自然过程
1)山体完整性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与视觉质量下降;
2)雨洪等自然过程受人工建设干扰严重,城市受到海潮淹没、山洪和涝灾威胁;
4.2.2生物过程
湿地围垦、大型工业园区与高速公路建设等,造成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生物种群数量下降等问题;
4.2.3 人文过程
1)对现存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景观的保护与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措施与明晰的标识系统,没有形成整体化的乡土文化体验网络;
2)综合游憩体验过程被分割,开放空间可达性较差,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游憩网络;
3)高层建筑高度缺乏统一规划的指导,城市天际线的零乱无序,重要山脊线背景与重要视廊被遮挡。
4.3 威海城市风貌规划
在高、中、低三种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防洪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乡土文化安全格局、游憩安全格局、视觉安全格局等五大安全格局(见图2——图6),由此建立城市总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并通过与各个格局相对应的景观特色构建威海城市风貌总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