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庞伟:绿色还是很渺茫的一件事

2011-02-13 作者:庞伟
  酒店,在中国人的生活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以往,人们到异地旅行、访友、办事,除了公家人办公家事要住旅店,一般人恐怕多是局促并亲密地借住于亲戚、朋友的家里。当下的时代,我们称为转型期,生活中酒店日渐成为很多人熟悉和频繁使用的事物,它沿伸了人们的日常居住形态,并成为人们上档次的社会交往空间。现在,诸如宴请、婚庆、团拜、甚至年夜饭等事宜,许多人也选择在相对高档的酒店中进行。
 
  回顾过往,不管我们当年如何讲为人民服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八十年代前的高档酒店是只为官方和外国人服务的,一直到任仲夷们的广东开改革开放的先河,庶民们才只要不“衣冠不整”,就可堂皇进入白天鹅,花园等五星级宾馆,才使后来的星级酒店成为每一个城市中的实际上的公共会所。
 
  是的,八十年代我们在塞林格和纳博科夫的书里领略过美国汽车酒店的风貌;我们也刚刚在来宾的烟草局长的日记时看到在XX大酒店“开房”的字眼和随之对“开房”这件事笔触简练的描写。之所以讲这些,是因为我们要了解人们如何使用酒店,谁使用酒店?归根结底,我想说酒店这个事物其实是社会文化和它的心理、物理需求设计和推动出来的,设计师的工作只能存在于这个大过程之中。
 
  不管是本地还是异地的人,使用酒店的人可谓“来自生活”,当然进一步就要求“高于生活”,改革初期,是那一批高档酒店,象北京的长城、王府,广州的花园、中国、白天鹅……使一般的中国人在自己的身边也知道了什么是豪华、气派,什么是体面、尊贵。高档酒店,曾经并且现在仍然充当着一种人间天堂的标杆作用,这也是当年著名的房地产广告为什么会标榜“五星级的家”,并赢得人们憧憬的原因所在了。
 
  那么,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围绕高档酒店的一切,都为什么要富贵豪奢,要气派非凡,而高档酒店的景观更要呈现几乎近似于当年御花园的种种特征:树木、花卉要名贵,要异国,喷泉要气势,锦鲤要昂贵、珍奇,石材要进口……,如果比照今天关于环境要求的绿色目标,我们甚至可以得出结论,一切正好是相反的!现实中盛行的高档酒店景观趣味完全是反“绿色”的!
 
  没有人耐烦在场地等待一棵树成长,价值十多万到一百多万的银杏,罗汉松从深山野林,偏远村落被辗转倒腾出来;没有什么水景池塘会有自然的“底”,会呼吸、自洁,一切水景只是放大的鱼缸,在中国,自来水和人工都廉价无比;硕大的怪异景石一样来自山间水涧,从山民处花几百上千,而经过中间昂贵的运输倒卖环节,每块则动辙要价几万……
 
  酒店的窗外是一片真实稻田的那种“高档”;每一场雨,雨水都被精心收集和利用那种“高档”;夜晚的风直接吹拂在人的皮肤上,而不是永远空调下去的那种“高档”;住在酒店里,仍能与邻居村庄的村民在清晨和黄昏相遇问好的那种“高档”;酒店旁的小溪水质好的可以打上客房烹茶待客的那种“高档”;……我想,你们总标榜“天人合一”,虽然我深知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远不是你们说的那个含义,即使如此,字面上的那个“天人合一”也绝没有多少现实的真实例证。当多少西方的环境主义者在真正身体力行绿色的时候,我们还拼命在地球表面装饰并炫耀着人间的那些虚荣奢华……
 
  还记得《麦田的守望者》里霍尔顿的判断吗?他说“我不开玩笑,这家旅馆确是住满心理变态的人”。我也不开玩笑,我们眼下的现实环境中,除了商业及其利益极为真实,其余的事,则极不靠谱,以“绿色”的价值观念而论之,我们的社会的确充满“心理变态”之辈。以我们今天的主流社会嗜好和文化取向去谈“绿色”,完全还是挺渺茫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