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与洪水为友”——台州生态安全格局案例

2014-06-17 作者:李迪华 洪敏 来源:城市空间设计,2012(3).10-12.
摘要:
又到雨季,城市的防洪防汛工作又纳入各省市防控的重要议程。每逢这个时节,新闻中有关防洪防汛的报导屡见不鲜。“南方某省市遭遇高强度降雨,逾数以万计的群众受灾……某某武警部队战斗在防洪一线上……”每年国家因洪涝灾害损失巨大,而且每年以成百上亿资金消耗在这场防洪战役中。据官方数据显示,每年洪涝灾害的年直接损失为1000亿元,受难人口为1.61亿人。1986~2006年,国家为巩固和加强防洪设施投资了1706亿元。2011年初,国家水文工程的投资预算为4万亿元,将近2010年GDP的10%,其中投资预算的38%用于防洪防汛。永无休止的防洪战斗每年屡屡上演,让人不禁思索,大地母亲究竟在以洪水这种方式向我们申诉些什么呢?我们究竟要对它的申诉置若罔闻多久,或者仅以一些盲目的应对手法(高高的防洪堤等建设)去掩饰着一切。面对大地的申诉,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结果这种单一目标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城市的整体生存状态日益恶化。在反思大地母亲申诉的基础上,我们强调要用一种全面系统的空间规划途径,来综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安全和健康的城市。
关键词:
生态     台州    

文献来源:李迪华,洪敏.“与洪水为友”——台州生态安全格局案例[J].城市空间设计,2012(3).10-12.

   又到雨季,城市的防洪防汛工作又纳入各省市防控的重要议程。每逢这个时节,新闻中有关防洪防汛的报导屡见不鲜。“南方某省市遭遇高强度降雨,逾数以万计的群众受灾……某某武警部队战斗在防洪一线上……”每年国家因洪涝灾害损失巨大,而且每年以成百上亿资金消耗在这场防洪战役中。据官方数据显示,每年洪涝灾害的年直接损失为1000亿元,受难人口为1.61亿人。1986~2006年,国家为巩固和加强防洪设施投资了1706亿元。2011年初,国家水文工程的投资预算为4万亿元,将近2010年GDP的10%,其中投资预算的38%用于防洪防汛。永无休止的防洪战斗每年屡屡上演,让人不禁思索,大地母亲究竟在以洪水这种方式向我们申诉些什么呢?我们究竟要对它的申诉置若罔闻多久,或者仅以一些盲目的应对手法(高高的防洪堤等建设)去掩饰着一切。面对大地的申诉,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结果这种单一目标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城市的整体生存状态日益恶化。在反思大地母亲申诉的基础上,我们强调要用一种全面系统的空间规划途径,来综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安全和健康的城市。

 
  大地母亲不但具有生产功能,她还有消化和自净能力,同时她还能自我调节各种自然的盈余和亏缺,如调节旱涝,自我修复各种伤害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系统的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服务。然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却没有领会和珍惜自然的这些无偿的服务,而用极其恶劣的方式,摧毁和毒害大地母亲的肌体,使她丧失服务功能,包括:肢解她的躯体——大地上的田园和草原;损毁她的筋骨——大地之山脉;毁坏她的肾脏——湿地系统;切断她的血脉——河流水系;毒化她的肺——林地和各种栖息地。最终使我们的城市不但难以避免类似印度洋海啸那样的特大自然灾难,就连一场小雪和暴雨都可以是整个城市瘫痪;一个感冒病毒变种或一种SARS病毒,可以把全国的所有城市带入死亡的恐怖。
 
  增强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免疫力,妙方不在于用现代“高科技”来武装自己,而在于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让自然做功,增强土地生命系统的免疫力。2003年,在进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之前,浙江省台州市邀请北京大学进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规划提出可能受到海潮侵袭的区域,并建议作为不建设区域。2004年8月12日,“云娜”台风来了,给台州市造成了上百亿的经济损失和100多人死亡,创历史之最。而值得欣慰的是,那些被划为不可建设区域的滨海湿地带,恰恰是受海潮侵袭最严重的地区。如果按通常建设规划考虑,这些地带是建设区,面临这样的风暴潮的时候,灾难性后果将不堪设想。
 
  北京大学团队在台州市的规划中提出了视洪水为“朋友”的伦理,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实践了如何通过生态基础设施来形成健康的城市形态,如何以洪水为友,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在台州市的生态安全格局中,除了为海潮预留了一个安全的缓冲带以外,还为城市预留了一个“不设防”的城市洪水安全格局:一个由河流水系和湿地所构成的滞洪调洪系统。把洪水当作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对抗的敌人。并将其与生物保护、文化景观保护及游憩系统相结合、共同构建了城市和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就像市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社会经济服务一样,它成为国土生态安全的保障,并为城市持续地提供生态服务。
 
  目前我国大江南北所采用的河道渠化、通过加高和固化河堤进行防洪的做法是错误的,洪水不应是灾害,而更应是资源。防洪之道在于流域管理和滞洪系统的建立,特别是上游湿地系统的建立。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有怎样的流域景观格局,特别是滞洪湿地格局来保障安全。台州河流经过不断人工改造,逐步演变成为人工管理下的工程化系统,河流逐渐丧失了其自然的鞋后跟蓄洪、生物栖息地、美学等功能。而国外研究表明,由洪泛平原以及沿河的小面积湿地、沼泽地、湿林地等,对洪涝灾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提供了多样的环境条件,本身是河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河流保护范围应该横向扩展,包括水文上有联系的临近区域。
 
  因此,洪水安全格局的目标在于建立符合水自然过程的空间格局。沿河的支流水系、湿地、湖泊、水库以及一些低洼地,是相互补充的洪水调节涵蓄系统,安全格局就是从整个流域出发,留出可供调、滞、蓄洪的湿地和河道缓冲区,满足洪水自然宣泄的空间。通过控制一些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和空间位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程度,达到安全的目标。湿地的容量和河道缓冲区宽度是两个重要的变量,洪水安全格局的关键是建立两者动态消涨、相互补充的关系。通过GIS技术,利用径流模型和数字高程模拟可以进行洪水过程的模拟,并据此判别不同防洪安全水平下的景观安全格局。
 
  作为一个实践案例,它成功地改变了人们关于城市防洪的观念。当地领导接受了生态安全和生态规划的理念,特别是在永宁江治理工程中,果断地停止了正在进行中的河道的硬化和渠化工程;将已经硬化渠化河段重新通过生态方法恢复成自然河道,建立起湿地公园,成为滞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成为当地居民一个极佳的休憩场所。
 
  在永宁公园方案中提出六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2.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3.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输出公园的服务功能。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永宁公园于2003年5月正式建成开园,由于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设计之初的设想和目标已基本实现,2004年夏天还经历了25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破坏,但也很快得到了恢复。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两公里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用;2.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芦苇、菖莆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3.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
 
  无论是江滨的芒草丛中,还是在横跨在内河湿地的栈桥之上,也或是野草掩映的景观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小孩在快乐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的服务:远山被招引入公园中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不经意间在公园的使用者中传咏着、解释着,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而生;不曾被注意的乡土野草突然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的伦理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风细雨,在参观者的心中孕育:爱护脚下的每一种野草,它们是美的;借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这里发生:青年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和同游之间。
 
  台州市的实践案例表明,地球上有足够的地方进行城市建设,我们没有必要与洪水过程争空间,也完全可以给生物、文化遗产以及游憩活动以更多的空间:我们甚至可以不用盲目地牺牲更多的土地来保护这些自然和人文过程及遗产。我们更需要通过解读土地、精明定位这些过程和资源建立综合、安全高效的格局或战略性的结构(生态基础设施),然后在这些生态基础设施定义的答案空间里进行城市开发;我们也完全可以谨慎地使用,甚至不用工程措施(如河流的窄弯取直,水泥堤岸防洪工程))来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实现生态与人文理想的城市,有赖于科学和道义的结合, 规划的科学性源于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把握,而道义则体现在对生命土地的关怀,包括对土地上的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地域的历史文化过程的关怀。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洪敏,博士,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