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山水之上:衢州鹿鸣公园

2016-11-09 作者:俞孔坚,刘玉杰,高正敏 来源:建筑学报,2016,10:30-37.
摘要:
“山水之间”是中国士大夫们由来已久浪漫栖居的理想,也是当代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那里山水环抱,有良田美池,有鸟语花香。

文章来源:俞孔坚,刘玉杰,高正敏.山水之上:衢州鹿鸣公园[J].建筑学报,2016(10):36-37.



“山水之间”是中国士大夫们由来已久浪漫栖居的理想,也是当代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那里山水环抱,有良田美池,有鸟语花香。但 “三通一平”的建设模式往往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与自然山水不共戴天,美丽的山水一旦被划为建设区,结果是水尽房出,山平城起。即使是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包括广场、公园和绿地,在土地分类里也是作为建设用地来划分,而且常是在一级土地开发工作(包括三通一平)之后,来设计和建设的。人的活动空间与自然地形以及水、田之间的关系也成了排他的平面关系:是绿地必然不再是农田;是道路必然不再是自然的土地;是广场必然不再是水体和湿地等。所以,在当代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压力下,在常规的城市建设模式下,“山水之间”只不过是一种遥远的乌托邦而已。


实际上,通过设计,自然的阳光、水、土地和植被都可以叠垒共生,犹如热带丛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地被、灌木、乔木和栖生于树木上的附生植物;在这样的植物群落中,又有相应的垂直分布的各类飞禽走兽和昆虫,它们或穴居于地下土壤,或行走于地面之上,或跳跃于树干之间,或漫游于树冠之上,这才是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这种垂直叠垒的概念并非新鲜,但要落实在设计中,也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观念、技术甚至美学上的种种障碍,因此富有挑战性,在设计上值得探索。衢州鹿鸣公园的设计,便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实践探索。


1 场地特征与挑战


衢州鹿鸣公园位于衢州市西区石梁溪西岸,处于衢州新城中心(商业、行政中心)的核心地段,总占地面积约为31hm2。这是城市总体规划留下了一块公园用地,定位为市民聚集、休闲、运动、游乐的城市综合型滨水公园。周边土地均已经三通一平,大部分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现状地形为红砂岩丘陵,与城市道路的最大相对高差不到5m,与河面的最大高差有近20m。有大面积红砂岩出露,现状植被有灌丛、荒草,平坦低洼处为农作物及果园(作为农民产权部分,在公园设计之初都已经被砍伐),河岸有枫杨林带。地貌和植被的整体现状景观可分为4类:红砂岩地貌自然景观、平坦的农田、河滩沙洲、河流廊道。场地中还分布着乡土建筑和景观遗产,包括灌溉用的水渠和提水站,乡间卵石驿道和凉亭。这些在当地并不稀奇的景观和元素,在“高大上”的审美趣味下、在将工程量作为拉动GDP的价值观下、在势不可挡的推土机和挖掘机面前,显得非常脆弱,瞬间即可以被铲平化为乌有。所以,如何在尽可能少投入的前提下、在未来的城市中心地带,保留这种丰富的景观,同时能容纳未来大量城市人口的休憩需要,是设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他的挑战包括如何适应河流的水位变化,以及如何给当代城市人一种独特的景观体验,使之成为一个作为“城市名片”的公园(委托方要求)。


2 设计理念与策略:山水之上


针对如此丰富而又脆弱的地形、植被、自然水系统(包括地表径流和洪水过程)、以及乡土文化景观,设计师的态度是鲜明的,即保留本底,用最少的干预,在此山水格局之上,建立一个人的活动系统,以便体验和享用景观的服务,并形成新的设计的景观。


1)保留乡土景观本底:视所有存在的红砂岩体、自然地植被(包括野草和灌丛)、原有的农田、原有的水系、原有的驿道、凉亭及灌溉设施为珍贵的、不可破坏的景观本底,完整保留,并作为设计的基础。


2)丰产而富变化的都市田园:引入乡土或丰产的植被。利用高处红砂岩地貌中的农田斑块和低处河漫滩上的肥沃土地,引入生产性的作物,包括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向日葵、秋冬的荞麦、以及四季皆宜的低维护的药用野菊花,并轮作绚丽的野花组合,形成既丰产又美丽、变幻的农作物基底。为各种都市时尚生活,包括瑜伽健身、婚纱摄影、时装表演、以及日常的休闲活动提供一个美丽的环境。让景观融入日常生活,也让景观带动城市事件,如节庆活动。


3)与水为友的绿色海绵:无论是水上漂浮的、还是河漫滩上的高堤栈道以及挑空的水榭,都体现了与水为友的弹性设计。整个公园的滨水地带不设水泥防洪堤,原有的和正在建设的水泥堤岸全部取消和拆除,还自然河道以自由;同时,场地内的原有自然地表径流系统完全保留,并设计了一系列生态滞水泡子,截留场地内的雨水,滋润场地土壤;公园内不设人工灌溉系统;所有广场的铺装皆为可渗透铺装。


4)山水之上的体验框架:通过栈桥和步道系统,及多处亭台,使场地在保留原有地质地貌及植被特征的同时,具有可进入性,并创造丰富的游憩空间。根据栈道和平台所经过的地段的特征,设计相应的结构,包括平地架空、岩壁悬挑、高架跨越、水上漂浮等各种方式。建筑物也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搭建于岩体之上或架空于植被之上。实现构筑物、建筑物与自然元素的垂直分离,使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干预达到最小。在河漫滩上的农田上的栈道系统,都采用南北走向,使沿路的水杉林带在给行人以阴凉的同时,避免遮去农田里的阳光。


5)环境解说系统讲述场地故事:沿着人的体验系统,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讲述场地自然与人文的故事。


3 结果与讨论


上述设计理念和策略基本得到了实现,公园建成开放后,受到市民广泛喜爱。自然的红砂岩体得到了保护并在精致的人工设计元素的框架之下益显美丽;自然水系统的过程得到了完整的保留,不但节约工程造价,而且生态环保;田园里,四季轮种着各种作物、药材和花卉,丰产而富于变幻,播报季节的交替,管理部门通过微信平台通告花季来临,举办节庆,让城市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据统计赏花期间每天有3万多人进入公园。此外,公园中立体分布的步道、栈道、平台和亭、塔,为各种年龄的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少年儿童欢快地奔跑跳跃,青年男女相拥于花间树下,盛装新人在摄影留念,父母带着孩子体验亲情,耄耋夫妇相扶于廊桥之上。“山水之上”的设计策略,不但保护了自然和乡土文化景观本底,节省了投资,也彰显了这些本底景观的特色和美丽;同时,由于空间上的不同关系,“山水之上”的活动空间,可以为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


注:该项目获2016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综合设计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