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

2022-02-15 作者:俞孔坚 来源:景观设计学,2018,6(06):5-9+4
摘要:
云南坝美,可能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最后一处"桃花源"。这里有良田美池,群山环绕,只能乘船出入,人们生活怡然自得。但当我慕名前往之时,一切都已变得面目全非。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开发商或工程公司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抑或是源于当地人对发展的诉求。可是如此发展,其价值也将消失殆尽,所谓的"经济效益"也将荡然无存。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并没有错,错在于决策者们不懂得生态和美,而生态和美才是经济效益的保障。
关键词: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经济体制改革;    

文章来源:俞孔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J].景观设计学,2018,6(06):5-9+4.  


十年前的春节,我与庞伟、李迪华及家眷,三家人一同驱车从广西桂林出发,沿都柳江直 至湖南长沙。沿途山水风景绮丽,乡土文化斑斓,如若闯入“桃花源”。“再过几年这些都会 不复存在了。”庞伟与我如此私语。在途经广西阳朔时,我读到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一篇美 文—《实行三民主义及开发阳朔富源》。那是先生在北伐途中,于1921年11月29日在阳朔 县高等小学堂操场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文中指出,实现三民主义有两条途径,一是 “普及教育,提倡科学,宣传三民主义,使人人皆知国为民有”[1];另一途径则是发展经济, “使国民有强大之财富。开发财富,莫如振兴各种实业。即将阳朔一县而论,万山环绕,遍地 膏腴,无知识者以为土瘠民贫,难与为治,不知奇峰耸峙之高山,皆石灰岩层之蓄积,可以烧 石灰,可以烧水门汀。石灰为农业之肥料,亦为工业品,水门汀为化学发明之建筑材料,可以 修路,可以筑河堤,可以建极高之洋楼,可以作人造之花石。每担石灰石可以造水门汀一桶, 每桶四百斤,值银六元。诸君以为阳朔皆不毛之石山,悉属废物,自我观之,阳朔遍地皆黄金 也。”[1]孙先生的两大策略在当时都是救民族于危亡的醒世之语,振聋发聩。其第一策至今仍 令我辈心生感慨、心存敬畏;而第二策却让我看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今天对于“金山银 山”认知的进步。显然,从当今火热的旅游形势和生态文明理念来看,把石灰岩峰林烧成石灰 卖掉,换成黄金,绝不是富国富民的上策。伟人的认识尚且如此受限于时代,更何况县府官僚 及芸芸众生呢?因此,遍布中国大好河山的许多“绿水青山”就是这样被误解为“金山银山” 的。所以,如何突破时代和短期利益的局限,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事 关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类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回归,也是人性的回归。其内在逻 辑就是生态系统与景观、生态与美、美与艺术、艺术与经济、经济与生态、生态系统服务与自 然资源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唯物论和进化论的角度出发,人类的审美能力来源于人在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中的经验 遗传。例如,杰伊·阿普尔顿的《景观体验》以及爱德华·O·威尔逊的《亲生命性》都揭示 了人类无论是对景观空间美的体验,还是对生物个体美的体验,莫不来源于其作为一个物种的 生存经验,而这些经验具有审美和情感发育的意义。


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时代,生态与经济、生态与美、富足与美仍可被视为是统一而非对 立的层面,因此才有了阡陌纵横、良田美池、鱼塘桑竹之属、屋舍俨然的桃花源之美,这便是 曾经经济富足与社会和谐的评价标准,也是远方的诗意和美景。生态、富足、和谐及美是一回 事,人类在设计和创造生态的同时,就是在设计健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在设计美的形式与事 物。然而,若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交易和货币为标准进行衡量,那么桃花源式的经济近乎于零。


当第一罐可乐被带到桃花源时,“经济”便产生了,生态、富足、和谐与美的统一便开始 被打破—其注定要被颠覆性地打破。人类的物欲以技术和权力为通道无限膨胀,对货币占有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的逻辑 主编 俞孔坚 译 萨拉·雅各布斯 张健 量的追求使景观或生态系统被当作资源来开发,在这种认知下,石灰岩峰林无非是石灰矿而 已。至此,为美而创造的艺术以及为经济而创造的技术南辕北辙,这导致了前者的空洞和虚 伪,以及后者的丑陋和污染。这种生态与经济的割裂、生态与美的分离,以及艺术与经济之 间关系的扭曲,便是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经济带给我们的副作用,它们注定要在新的文明中 消亡。


如果说贫穷曾经被当作我们毁掉绿水青山的理由,那么今天这个理由已然不成立,价值观 和审美观的缺陷才是如今丑陋、污染,以及贫瘠大地的根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 工业文明副作用的控诉与变革的呼号。它要求我们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标准来认识和评价景观和 生态系统,而非用资源的概念来衡量其价值。生态系统服务是社会和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 纽带,也是新时代生态经济的衡量指标,它可以实现拥有富足生态系统服务的“欠发达地区” 人群与“经济富足”但生态服务匮乏的人群之间的经济交易,共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物欲是人类难以改变的天性,但以拥有什么为荣,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其在不同的社会 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如何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有两个方法:其一, 普及教育,以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拥有健康的地球生态,能够享受自 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便是财富;其二,实践与行动,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美的价值观 保护、修复被工业文明毁掉的家园,调和艺术与技术,创造健康的生态和丰满的美丽,这便是 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