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城市双修”恰逢其时 后花园的美丽中国实践——三亚的华丽蝶变

2022-12-28 作者:俞孔坚 来源:中华建设,2017(06):6-9.
摘要:
如果说三亚是全国人民的后花园,那么,三亚两年多来的“城市双修”工作可以被看作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实验,是一场发生在后花园中的建设实践!这个实验体现了如何将一个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伟大理念,付诸具体的城市建设,并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使一个国家的梦与每个个体的梦融为一体。

文章来源:俞孔坚.“城市双修”恰逢其时 后花园的美丽中国实践——三亚的华丽蝶变[J].中华建设,2017(06):6-9.




如果说三亚是全国人民的后花园,那么,三亚两年 多来的“城市双修”工作可以被看作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实验,是一场发生在后花园中的建设实践!这个实验体现了如何将一个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伟大理念,付诸具体的城市建设,  并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使一个国家的梦与每个个体的梦融为一体。


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美丽中国建设被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提了出来,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 7月20日,习近平在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 所致贺信《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至此,美丽中国建设与实现中国梦关系已经被清晰地描绘了出来。


此后,  2013年11月15日,  习近平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  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  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  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紧接着,  2013年1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  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要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  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 城镇。”“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  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 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 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绵城市’。   ”至此,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原则和措施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急迫地呼唤着建设工作者的具体实践。


此,  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城镇节能减 排,改善城镇人居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在考察三亚城市规划  和建设工作时,又提出了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的试点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敦促三亚要加快推 进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探索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全国“城市双修”积累经验。很快,“城市双修”作为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具体实验,便在三亚迅 速展开。


坦率地讲,城市的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美丽三亚 就如美丽中国建设一样,绝非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要 完全改变和理顺一个积垢重重的城市的机能和面貌是不 现实的。但三亚在过去两年多的实践至少为我们积累了 以下几点经验:


理念先行,众志成城


三亚的“双修”是从普及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 中国建设的伟大理念开始的。先后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对三亚市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授课和深入的研讨,并通过电视和大众媒体,广泛传播城市建设的正确价值观和方法论,让每个三亚人、尤其是城市建设者理解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传播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本人就应邀做过三场大规模的学术报告和多次电视讲解,讲授以生态与健康为美学基础的“大脚革命”理念。这三次都由书记亲自主持,保证第一次缺席的干部能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补上,并专门动员开发商参加听课。最终使上至书记市长、下到每个乡镇和街道的干部,都能理解美丽三亚应该是什么样的!“城市双修”的合力和势能因此孕育而成!


系统规划,深谋远虑


三亚市委市政府一开始就意识到,城市修补、生态 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绝非一些零敲碎打的工程,而是一 个系统工程;也绝非一场短暂的运动可以实现,而必须 通过一个系统的规划来持续地实现。需要谋大局,计长远。为此,委托权威机构,制定了覆盖全市域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尤其将“反规划”理论应用于整体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之中,来真正体现习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通过这个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作为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修补的基本框架。使这个生态基础设施内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提供干净的水、调节旱涝、保育生物多样性、提供绿色出行和审美启智的文化服务。


不图脂粉,但求大美


三亚的“城市双修”不是一场涂脂抹粉的化妆运动,而是基于“大脚”美学的机能健全和功能为先导的强体健魄行动。核心内容是解决长期困扰居民和广大游客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宜居性和全域旅游体验等需求。通过截污和海绵型绿地建设来净化水体、解决内涝、涵养水源;通过去硬化、拆违章、还绿与民,还自然与山水;通过步行优先的绿道和公园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旅游验;通过去除过分的雕琢、工于奇巧的装饰园林之“小美”,还公共绿地以本地乡土,修复其生态健康和丰产之美。最终还三亚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美三亚。



关键入手,标杆示范


“城市双修”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人的机体,有经络、有穴位。如何把握经络、点到要穴,对城市机体的调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智慧和魄 力。三亚“双修”工作点到了几处关键的穴位和筋脉, 使其在两年时间内有了显著效果。这些城市的关键部位包括:  刚刚建成红树林公园,在这里,政府下决心搬掉一处房地产项目,让出河流廊道,恢复红树林,打通了一条山海之间的生态与视觉廊道;东岸湿地公园,在这里,政府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设计了一个以水上森林 为特色的“海绵”体,来解决周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 解决内涝,  同时修复被污染的湿地,将乡土物种引入城 内,  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湿地公园;  市民果园,  在这里,原有被破坏的山体,修复成种满当地果树的丰产的 城市果园,让市民参与其中;凤凰路改造,这是进入三 亚的门户走廊,改造工程将原有高维护的、缺乏生态功能、缺乏雨水滞蓄功能的装饰型的“小脚”型绿地,改 造成为具有雨洪滞蓄和下渗功能、以乡土物种为主的、 简单大气又有三亚特色的“大脚”型绿地,等等。这些 项目,将“大脚革命”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具体的景观设计,融入市民的日常环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态、健康和丰产之大美的欣赏,并为未来更大范围内的城市双修树立了标杆和样板,  以便全面实现城市双修的总体规划。


正如《中国景观学宣言》(2016年11月) 所指出的: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巨变,翻天覆地,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基本摆脱贫困,国家从羸弱走向富强,城市之华丽高耸、路桥之绵延通达、堤坝之伟岸强固,成就举世瞩目。同时,  巨大的人口负重、攀升的消费需求与贫乏的环境资产、畸形的审美品位,使我们的城市建设虽快速而缺品质,  虽广大而乏高雅,  虽宏伟而并不宜居……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充满生态与环境危机的时代: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大气及水土污染严重、良田告急、栖息地破坏与物种灭绝、旧的城乡风貌丧失而新的城市病态百出。因此,  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执政理念应运而生,是时代对当代政府和人民的呼唤;  因此,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才被作为新时代城市工作的一个重点,成为全国城市工作的一个重点;  因此,三亚作为首个“城市双修”试点的经验弥足珍贵,且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