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从场地特征中寻找生态与文化主题—深圳宝安上合公园规划

2010-02-02 作者:俞孔坚 李健宏 张东 来源:规划师,2000(05):32-34.
摘要: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这种神与灵是自然与人文过程所赋予的,设计即使需求和显现地方灵魂的过程。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我们深刻认识场地的自然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设计师对场所的体验和对其精神的感悟是任何现代技术所无法取代的。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设计得以体现地方灵魂。本文所介绍的便是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
深圳     公园     特征     生态     文化    

文献来源:俞孔坚,李健宏,张东.从场地特征中寻找生态与文化主题——深圳宝安上合公园规划[J].规划师,2000(05):32-34.


引言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这种神与灵是自然与人文过程所赋予的,设计即使需求和显现地方灵魂的过程。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我们深刻认识场地的自然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设计师对场所的体验和对其精神的感悟是任何现代技术所无法取代的。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设计得以体现地方灵魂。本文所介绍的便是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 概况  


宝安上合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北临广深高速公路,西为高速公路出口引线,东南侧分别为上合新村和宝安新村等居住区。北可晃眺大井山、尖岗山和红岭仔众山,南则俯瞰宝安区都市景观。  


二、场地特证  


1. 场地的自然特征  


场地为一山地,海拔10-125米,山上优势植被为荔枝林和马尾松--灌丛,主要用地类型包括:次生林山地(马尾松、杂灌), 山地果林(荔枝、龙眼),山坡果林(荔枝),山脚平地(草地),池塘和沼泽,临时居民点,垃圾填埋场。前期研究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分析了场地的地形、水文和植被等。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地理信息,为生态设计提供了依据。


2场地的人文特征  


在对场地的体验过程中,发现本场地的一个最大人文特征是"三无人员"集居地。"三无人员"在这里不是一个太恰当的词,更合适的名词可能是"城郊暂居新移民",泛指没有体面的工作,甚至没有当地居民身份,没有永久性住宅的外地来深圳的谋生者。每个新移民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个别的故事共同铸成了一个反映特定时代和地方(特区)的、一群人的奋斗足迹,可歌可泣。他们是这个物种、这个社会中最具变异性、最具进化意义的族群。  


3场地内外联系及景观体验分析  


作为一个山地,上合公园既是一个登高了望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被看的对象。根据观看者运动速度和观察点的不同,景观设计需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广深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引线是快速流动走廊,与此相临的公园界面也是快速流动的被看界面。景观设计要求大尺度和粗线条。  


公园近居民区两侧则都是慢速或持续性的被看界面或节点,要求有更为精细的质地和精心的设计。  


作为公园本身的体验,设计考虑流动体验走廊,外向观景眺望节点和内敛性静思空间,其中山顶制高平台是一最佳的观景所在,北眺为延绵之自然山地和田园,南望则为现代都市繁景,西倚于自然与尘世之间。场地之采石坑高差70余米,徒崖绝壁,成内敛型静思空间,丰富的地形使之成为本公园的一个关键节点。正南之端角为城区两条主要街道之视线交汇处,并以此为起点,以山顶平台为终结点,构成一景观视线轴。  


南端入口与采石坑相联,构成一慢速流动体验走廊。  


其它一些节点和景观界面的体验特征也可作类似分析。  


三、公园定位及性质  


上合公园定位为城市公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与功能。  


1.市民休闲场所:作为深圳市和宝山的区域性公园,主要为本市居民提供一个康体休闲和户外绿色空间。  


2.自然生态景观:强调自然的生态群落和自然景观是最佳的休闲环境,恢复和再建南亚热带植被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包括山地、林地、沼泽、疏林等)。  


3.体现地方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中国历代开放的前哨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宝安县(区)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脉,而公园绿地则是体现这些历史及文脉的最佳场所,缅怀前人的奋斗历程,为后人留下现代人的足迹。  


四、总体方案构思  


相地合宜,林、原、泽、潭,尽显自然生态之美;  


特区文化,酸、甜、苦、辣,揭示生活与人生真谛;  


身心再生,动、静、行、止,满足康体休闲之所需;  


总体构思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设计遵从自然  


依据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特别展示山脚沼泽,山前平原疏林等地及山地森林和果园的植被景观,而通过具有显著特征的南亚热带植被,构成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显自然之美。  


2.体现特区文化精神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宝安(和深圳)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区文化,本设计将着重体现特区的普通奋斗者的文化和精神――"三无人员"文化与通常对待"三无人员"观点不一样,本设计者在揭示"三无人员"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创业,顽强生活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并通过一个"追求-成果-回味"三步曲,揭示人身之历程和意义,描绘五彩人生。  


3.创造身心再生空间  


作为一个市民康体休闲空间,公园提供一系列现代体育休闲和活动的设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爱好者的休闲活动需要。  


五、总体布局与设计构思  


在总体景观布局和功能分布上,强调在整体山地绿化背景基质上,重点设计四点一线和六面的景观设计。  


1.四个结点  


四个结点包括南端主入口,东侧入口,采石坑及山顶观景平台(塔)。南入口作重点处理,作为公园的门面,以五色石柱与喷泉相结合,以荔枝林为背景,寓五彩人生和特区的开放与繁荣,并与公园的文化主题相呼应。东侧入口由柱廊和竹林构成。采石坑以涌泉-石阜,再现当地传统土围的井边生活场景,四周绝壁构成一个令人回味历史内省现实的围合空间,空间之入口处为一水帘,以增强闭合性并增加些凉意。  


在采石坑之一侧,设计一户外舞台,可歌、可舞。


山顶眺望台作为点睛之处,以眺望远处之山峦和都市繁景。  


2.一条文化线  


集中再现"三无人员"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经历与场景,从主入口开始,沿溪流(从石坑涌泉引出)和步行道设计一系列闭合空间,以真人尺度布置"三无人员"从进入特区边界,餐风露宿,到进入都市,卖力卖笑,到成功之后又重新回到人身的十字路口,在物欲横流,精神迷茫中徘徊,探问人身之意义和价值。而这条线的现状正是"三无人员"集中生活与活动的地段,因而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3.六个面的重点处理  


三个疏林草地区,分别以荔枝、棕榈、芭蕉和竹类作为主调构成独特的亚热带疏林草地景观,是理想的自由休闲放风筝及散步的场所,都分布在山坡及山脚平原。  


两片沼泽池塘,公园中根据现有地形及水系分布特点,利用原有水塘、洼地,创造沼泽和自然水域景观,草泽繁茂,生物多样,令人有回归自然之感。一个露天体育活动中心,包括足球场、网球场,设在西南侧之平原上。  


六、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  


公园内部道路系统分为两级,一级环路系统,沿山脚平地或缓坡分布,连接三个入口,并可作为园内服务车行通道,次级道路系统分别沿山脊由四面从一级环路分支出多条上山步行道,汇聚于山巅观景台。  


考虑到驱车来公园的可能性,故分别在东西两个入口设园内停车场,不允许机动车进入园内(除北部现有一过境车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