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论文 >  正文

生命的细胞与可持续的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

2010-02-02 作者:俞孔坚 张东 李向华等 来源:北京规划建设,2001(02):17-19.
摘要:
本方案将生命科学园作为一个生命细胞来设计,有四大特色,包括:提出可持续湿地环境的营造模式、功能建筑群与环境的交融、流通网络的设计、和边界的营造。
关键词:
中关村     网络     科学园     生命     细胞    

文献来源:俞孔坚,张东,李向华.生命的细胞与可持续的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J].北京规划建设,2001(02):17-19.


编前话: 中关村科技园区又一重点建设项目--"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国际招标于2000年10月21日开标。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的方案从其他五个国内外设计单位报送方案中脱颖而出。专家们认为,该方案功能布局合理,道路骨架清晰,营造了独特的景观环境,充分体现了高科技园区的特色。本刊现刊登该中标实施方案,共同探讨高科技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


======================================================================


本方案将生命科学园作为一个生命细胞来设计,有四大特色,包括:提出可持续湿地环境的营造模式、功能建筑群与环境的交融、流通网络的设计、和边界的营造。


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生命细胞概念  


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它能高效地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并与其它细胞协同工作。生命科学园应成为大地机体和中关村的一个活细胞:一个可持续的环境滋育着一个创新的系统。   


2规划的构思来源


(1)对国际一流生命科学园的研究,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流程系统的分析;


(2)细胞理论的启示:分析生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其高效和协调运作的机理。


(3)景观生态,湿地生态和污染生态学的启示,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关系,以及湿地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4)场地分析:  


本场地的以下几大特征对规划布局有直接的影响:第一、 场地所在的北京西北郊的湿地景观特色: 它们是农田景观上的异质斑块,不但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域,而且是调节区域地下水,改善整体环境,形成中关村地区景观特色的重要元素,应予充分体现。第二、 场地南侧的北清路与京昌高速相联,是未来中关村的北入口,因而也是本区的主要入口段,宜集中布置公建。第三、 场地东南角是未来京昌轻轨线的一个下落站,是上班族人流的集散地,应作为步行人流的主入口。第四、 园区东、西两侧绿化带之内有两条规划的公路复道,可以成为园区与外界货运的方便通道。第五、 场地北部为生命科学园二期工程用地,规划时应考虑与之呼应和衔接。 


3总体布局规划


基于生命细胞的概念和上述构思来源,本规划有以下四大特征(图1):  


  


3.1 环境: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系统  


这一湿地系统犹如生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滋育着园区创新功能体的生长和发育。湿地的水源有三个:一是汇聚园区地表径流;二是汇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三是在必要情况下少量引灌上庄水库清水。  


湿地系统分为两部分:第一、外围生活污水处理湿地: 这是一条与污水处理温室相结合的线性湿地走廊, 环绕整个园区外围边界。来自各个功能体的污水,集中后,引入污水处理温室,后顺地势沿湿地走廊缓慢绕园一周,使之与湿地植物充分接触和降解,最后排入中部湿地。第二、中部景观和休闲湿地;将雨水和处理后的灰水汇集于中部,形成以景观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系统,湿地走廊枝状延伸入周围的建筑群。这里生长着荷花、菖蒲 、茨菇等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多种生物及鸟类,纵横的栈道穿越其间,成为独特的景观和休闲地。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成为高技术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   


3.2 功能体:高效的创新单元  


功能建筑群如同细胞核及胞间体,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它们有以下三大特点:


(1) 总体分布:  


功能建筑群在总体分布上以园内环路为界,形成内圈和外圈。内圈建筑呈半岛状延伸入湿地, 与中心湿地环境有充分的接触. 它们是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的研发场所以及各类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场所(酒吧、茶座等).硅谷的研究表明,这些非正式交流场所正是开起许多创新的地方。外圈则以外围绿地为环境,借助于东西两侧的公路复道,可向外直接开口, 方便货物出入,同时避免对内部研发环境的干扰,因而布局货流集中, 科技人员相对较少的实验配套设施、动物饲养场地、植物温室、以及大型集中实验室。 


(2) 半岛形功能体(图2)  




包括以下四大特点:第一、四组动植物实验中心,半岛状伸入环境之中,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实现环境共享的公平性。这不但形成良好的办公环境,同时,是土地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第二、每一半岛都有各自的正式交流及信息中心,并通过走廊与各个研究室相联系,形成一个高效的功能网络。第三, 每一组团建筑中心都设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心绿地,与自然的湿地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第四, 每两半岛之间都有与环境相结合的非正式交流场所和康体活动场所,构成了独立组团之间的联系。 


(3) 会展中心  


包括会展场所和宾馆及培训中心,犹如细胞核,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占据人流和车流出入最方便的南侧。第二、南对主入口,可成为园区的标志;向北视控整个园区,具有最佳的湿地景观,是宾客居住及交流的最佳环境,也是园区内人流最集中的商务、餐飮、培训等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场所。   


3.3 流通网络  


犹如细胞的信息及物质联系的通道,生命科学园的流通网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车流交通与停车场:环路加尽端路车流主入口设在南侧北清路上,北侧分设两个入口,形成了一个"U"字半环,以便与未来北部二期工程相衔接,形成一个内部环路,便于形成完整的中心绿地。由主环路延伸出尽端支路,将各个半岛相联,使过境车流与驻停车流分开,形成安静的技术环境。停车场分为三类:一是地面集中停车,分布在大型公建附近;二是半地下集中停车,分布在每组建筑组团下,满足上班族的需要;三是地面临时停车,在每组建筑入口处,方便来访客人。


(2)人流:与车流完全分开的便捷系统,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 与东南轻轨高架车站相接,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原则,直接用高架步道将人流导入中心环境中,然后利用园区内部步行系统分流到各个功能区。这是一条高效的人流通道,鼓励人们利用公共交通。第二、 沿湿地边界形成环形步道,或穿梭于湿地的荷花柳阴之间,联系各个功能区,体验丰富的湿地景观。第三、 各功能区内部和之间通过直线步道网络相联系,体现高效和现代精神。


(3)货流:借助东西外围复道,直接进入实验配套建筑;


(4)水流:生命环境的载体,分为两部分: 第一、 污水流,实行管道分流排污,将含有害物的污水单独排放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而将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温室--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再利用作为湿地水源。第二、 地表径流:通过地形改造,取中部之土,堆于四周,汇雨水于低洼之处,形成中部湿地。


(5)信息流:包括建立宽带网,形成园区内部及与外部的现代通讯网络。同时,形成一个科技人员面对面交流的非正式和正式系统空间网络,包括会展和培训中心、康体休闲场所、餐饮场所、湿地中的步道及休息场所。   


3.4 边界  


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园区外围边界:地形、密林、及湿地走廊,形成一条视觉上和实际上的隔离边界,是生命科学园区的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形成一个相对隔离的技术学者圈。第二、各功能体间的边界:半岛本身的结构及尽端东路的交通模式,结合地形和绿地,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而通过步行道和非正式交流场所将它们联为一体。这些非正式交流场所主要由户外康体设施构成,包括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第三、内环路两侧边界:通过降低路面和地形改造,形成两道绿色屏障,使车行于绿色谷地之中,而不干扰两侧办公区的环境。下降的路面还可以作为地表自然排水之用。    


4讨论  


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引起较大争议的是湿地系统。对它的可行性有许多担心。特别是对本方案中提出的利用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想反对意见很多。但是,本文作者相信,将湿地系统与温室相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引起较大争议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东南角斜插入圆,病贯穿整个园区的直线步道,认为这一步道过于生硬,与整体自然的风格不相称。作者则强调这一直线步道的高效性,和在景观体验上的独特性。围绕这两点,是本方案在最终实施后的效果上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