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述
墨脱观测站位于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德兴村,毗邻雅鲁藏布江著名景点果果塘大拐弯,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1.3公顷,总建筑面积2630m2,容积率为0.2,建筑密度10%,绿地率约为70%。由于场地特殊性和预算金额有限等因素,整体方案将立足最小干预原则,着重对观景场所营造、全过程安全性和经济美观并重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作为青藏高原研究所野外台站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墨脱观测站项目从野外台站考察、观测、实验、研究工作特点出发,通过建筑与景观相互融合的界面处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场地及周边资源,营造充满野趣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科考接待地。墨脱站的建设,将填补墨脱基础科学数据空白,推动“墨脱地球景观国家公园”建设和国家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在西藏的先行先试,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及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目标与挑战
墨脱县属于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降水日可达200天以上,每年6月为降水主峰期,9月再次出现次峰期,双峰降雨量占全年69.6%。观测站地处雅江缝合带中部区域,其场地前后缘均为30°左右的陡坡,强降雨条件下可能会引起表层岩土体局部滑塌,有造成滑坡、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地质灾害易发、预算金额有限将成为影响本次建筑与场地处理方式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场地所处的生态环境优美、完整,这又决定了“观景场所”的设计理念以及低调统一的设计语言。
3、设计策略
设计之初,针对自然环境优美、地质灾害易发、预算金额有限的项目特质,我们提出了最小干预的设计原则,并从弱化人工设计感、建设全过程安全性、经济美观并重等三方面对其进行阐释和实践:
弱化人工设计感回答了“在这场地做什么”的基本问题,即本项目重在构建大环境中的观景场所,需要突出重点场所的观景视线视域,建筑、景观设计语言应该是低调统一的。
建设全过程安全性回答了“本次设计注意什么”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合理择址布局,减小施工和结构难度;结构形式、材料注重力学性能和耐水蚀性;选用商品成材,减少现场施工量;降低施工周期内影响;错开地质灾害频发时段、配套地质防护工程等具体策略。
经济美观并重则是对“预算有限怎么办”这一现实问题的回应,反映在建筑、场地的设计上表现为:场地处理粗旷,线由集约,减少不必要设计建设;优化竖向,内部解决土方平衡,减少运输储存成本;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构成建筑景观空间特质;尽量保留稳定的自然边坡,控制防护工程造价;注重竹、石等本地材料和低成本材料的表现力;选择易维护的本地植物,并尽量保留利用现状植被。
4、结论
通过上述设计策略,实现了在较低建设成本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了场地及周边资源,营造出充满野趣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科考接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