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建筑 >  正文

河南林州市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中心

2018-04-12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河南省林州市
项目规模:
6337.56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10年10月
建成时间:
2014年05月
委托方:
林州市林滤山游客中心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规划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城区西北部,距主城区约8公里,通过东南公路和林石线与城区相通,是进入林虑山风景区的主要出入口,需要建设配套完善的、成系统的功能体系。游客服务中心主要占用拐连池村用地进行建设。景观设计考虑“软硬结合”,如果经过多年的造林和自然恢复,将形成绿带与峭壁相间排列的奇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场地地形,充分利用高差和视线条件,尽可能保护现状植被,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2、目标与挑战

规划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城区西北部,是进入林虑山风景区的主要出入口。林州属太行山前的断陷盆地,西侧的大断层壁立千仞,是太行山的典型景观,显示了“北雄”的魂魄。地貌类型为断块中山,较软的页岩容易侵蚀,形成平坡或缓坡;较坚硬的砂岩以崩塌为主,形成峭壁,于是形成阶梯状陡坡。

通过对项目场地现状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整个林州景区旅游业现状,本项目面临以下挑战:首先,景区估算日游人容量8417人,作为景区入口应配套完善的、成系统的功能体系。其次,现状地形为西高东低,整体坡度在8~10%之间,用地面积有限,需要布置一共约1000个车位。第三,由于现状地形地貌限制,植物难以成活,山地造林面临困难。

3、设计策略

策略一:功能完备,系统组织。

作为景区入口应配套完善的、成系统的功能体系。以游客的活动习惯为中心来策划以下功能体系:交通、休息、休闲、配套服务、解说、导识。设计包括入口形象标识,大客车与小汽车停车场设计,当地植物展示廊,休闲服务一条街(特产购物、餐饮住宿)和景区内换乘中心。

策略二:结合地形,利用高差,打造台地停车场。

顺应地势,将停车场分级打造,每一级台地之间高差约为3米,相临停车台地之间设计有约7米宽的绿化种植带,通过设计手法将高差消化在绿化带区域,保证停车场地平缓便利。根据估算日均接待游客量,设计大巴车停车位210个,小车车位636个,员工车位24个,换乘中心车位111个,房车补给处停车位16个。

策略三:景观设计考虑“软硬结合”。

林州属大行山前的断陷盆地,地貌类型为断块中山,地质组成为页岩与砂岩交互沉积地层,较软的页岩容易侵蚀,形成平坡或缓坡,较硬的砂岩以崩塌为主,形成峭壁,于是形成阶梯状陡坡。山地造林应当在较缓的页岩地段,由于坡度大,缺少水分,可以考虑种植侧柏,种植方式可以考虑爆破法造坑填土,这样成活率会高些。如果经过多年的造林和自然恢复,将形成绿带与山壁相间排列的奇观。

策略四:将土人理念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功能复合的主景观带。

将“反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海绵城市理论与项目设计相融合,保留现状果林的树木,并结合设计到成主要景观带,场地由西向东排水,南北两侧向中间汇水。景观大道通过梯度设计,以及铺装植物的组合,使其既满足观赏休憩的功能,又能汇集并利用雨水与场地排水。

4、结论

目前,林虑山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建设完成。本次设计任务是综合了规划、建筑、景观多专业的一体化设计,使得整个建设成果呈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成为整个林州风景名胜区的大门形象。设计了配套商业与服务功能,充足的停车场地,给广大游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与印象。考虑到建设地区的独特的太行山地形风貌,整个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大量的选用当地材料,使人工建设项目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