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规划 >  正文

甘孜州甲居景区详细规划

2018-07-01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四川省甘孜州
项目规模:
1500公顷
设计时间:
2012年12月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一个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主要景区之一。甲居藏寨是丹巴县藏寨分布最密集、最具代表性的藏寨群。2012年底,丹巴藏族碉楼村寨跻身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详细设计范围主要包括丹巴县甲居、喀咔等6个村庄,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为了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和实际需要,将研究范围向北扩大到15平方公里,包括12个行政村,846户村民。

2、目标与挑战

将甲居藏寨景区定位为世界级人文景观,力求在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开发之间,以及对原住民生产生活环境的保护与原住民生活品质改善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通过现场调研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对比研究,我们希望得到能够解决甲居现实矛盾的、适合当地保护与发展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模式。

3、设计策略

(1)构建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出甲居景区建设控制导则。

以逆向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为指导,优先确定了景区水系、生境、历史遗迹、建筑环境等保护导则和产业准入导则,维持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构建了完整的规划体系。

(2)引入低冲击开发设计理念,维持场地独特的风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引入低冲击开发设计理念(Low-Impact Development),在水系统保护和市政设施的规划方面,着重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构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以较低成本和较少扰动优化现有项目,而非依靠大规模的人工工程改变自然条件,维持场地独特的风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3)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景区的项目与活动策划方面,我们倡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将景区项目和活动与丹巴当地的石砌技艺、锅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展示丹巴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嘉绒藏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延续。

(4)以马道串联周边村落,形成“马背上的经济圈”,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丹巴地区旅游业的引入,曾使交通较为便捷的低山区域经济发展较快,高半山和低山区域原住民贫富差距巨大,从而引发种种矛盾。规划利用马道串联高半山村落,并设置锅庄广场等项目,挖掘各个村的游览特色,使周边村庄旅游业得到均衡发展的机会。

(5)体验型解说与展示型解说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解说系统。

与自然结合的标识系统、“甲居景区十大行动”体验项目,以及《中国最美乡村·甲居》导览手册形成了多元化的解说系统,向游客全面展示丹巴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4、结论

本项目在世界级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在规划结构和总体格局上,以逆向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为指导,保证景区生态安全和生产性景观的延续;在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引入低冲击开发设计理念,以较低成本和较少扰动优化现有项目,维持了场地的原真风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在景区的项目与活动策划方面,我们倡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将景区项目和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推动了丹巴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旅游开发策略方面,充分考虑原住民的福祉,多村联动,塑造特色,为原住民提供更好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丹巴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