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规划 >  正文

苏州万亩农园规划设计

2018-06-14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江苏省苏州市
项目规模:
16.64平方公里
设计时间:
2017年10月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江苏省南端,苏州市西北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西部,通安镇西北,西临太湖,东南与通安镇新城区相接。规划场地原本是单纯的农产品输出片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使场地获得了更多承载城市功能的契机,随着苏州万亩农园战略的提出,在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规划场地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

项目针对场地背景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打造一个以万亩优质农田为基础的,以太湖湖港渔村农耕的桃源生活体验为特色的,以引领环太湖农业产业转型为目标的,集现代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环太湖农旅产业新生活体验园。

2、目标与挑战

挑战一:建设用地缺乏。城市上位规划将拆除场地大部分村庄,而太湖保护规定限制了滨湖建设,因此场地内可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用地有限。

挑战二:资源品级较低。苏州周边优势旅游资源众多,包括乌镇、传统园林、寒山寺等著名景点,而场地以莲华寺、金墅老街为代表的资源在独特性、稀缺性、完整性上不占优势。

挑战三:乡村旅游同质化、低端化。随着对苏州古镇游审美疲劳,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上海、苏州乡村游遍地开花,且同质化竞争激烈。

3、设计策略

策略一:农田资源利用与提升

场地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农业发展要求,决定了场地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的核心原则。根据场地种植适宜性分析,将规划场地划分为景观农业区和都市农业区两大部分。其中都市农业区主要以现代农业为载体,承担面向都市居民假日休闲的功能,包括农业采摘、生产体验、农产品购买等,居民也能够以承包形式拥有自己的一块田进行生产操作;而景观农业区是以科学合理的特色化农产品轮作,在大面积农田上形成纯粹的、四季轮回的大田景观,承载其上的是具有鱼米太湖特色的高端度假酒店群。

策略二:水系资源利用与提升

场地位于太湖之滨,天然拥有发达的水系网络,内涵包括:水上交通、生活用水、灌溉用水、水乡景观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规划将场地的水系梳理分析,有选择的归纳疏通,形成三级水系网络:一级水系,贯通整个场地的主干水道,连接场地主要出入口和村落服务中心;二级水系,挂接在主干水道的次干水道,连接主干水道和休闲观光节点;三级水系,提供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沟渠。按照三级水道的划分确定水道的改造利用策略,同时以主干水道为框架梳理水上游览体系。

策略三:道路资源利用与提升

现状场地对外联系出入口多,不便于管理,规划梳理交通结构,近期对外,明确场地的出入口,保留6个主要出入口,打造园区入口形象,分别对接苏沪,西部生态新城,环太湖北侧和环太湖南侧四个方向的游客,封闭其他入口,保证场地内部游览交通秩序;远期,场地内部村庄全部搬迁,对外交通需求逐步减少,范围内将全部成为农田,远期考虑纳入万亩农园,让过境交通从东侧道路绕开,保留五个出入口,减少对景区内部的干扰。场地内部利用现状道路构建电瓶车游览环线,对道路路面和沿线景观进行改造;挑选适宜游览的田埂道进行改造,构成田间游憩网络。

策略四:村落资源利用与提升

通过对场地村落建筑评价,以及水系廊道等级与服务半径需求控制,建议保留村落6处,分别为金墅港、一亩浜、塘基上、窑大渚、珍珠浜、树山村,总计保留面积34.96ha。其中金墅港依托于金墅老街和太湖渔港,通过改造建筑,增加完善的配套体系,打造金墅创客港;另外五个村落依据各自资源特色,打造憩港系列精品主题酒店,以原生态的乡土建筑外观和奢华高档的内装为特色,与农田环境相映成趣。

策略五:人造景观设施提升

打造一条空中景观栈道,与地面田埂路交织蔓延,串联场地内五个保留村落,分别在五个区域内结合栈道形成集中的游憩休闲节点,在节点周边布置景观体验盒、亲水茶室、亲水酒吧和生态餐厅等景观小品为场地增添活力。

4、结论

规划将场地本身的文化气质深度挖掘,寻找到太湖湖滨生产生活的典型形态,是一种以太湖渔港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产品集散基地,即金墅老街,而周边散布众多与水网密切相连的农业村落。金墅老街的繁华体现了区域生活富足的状态,是太湖“鱼米之乡”的集中体现。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这种典型的“太湖渔稻港”形式趋于没落。规划试图重现这一生活形式,赋予其现代农业度假休闲内涵,实现传统生活风貌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