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景观 >  正文

陕西沣西新城中心绿廊

2018-06-29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陕西省西咸新区
项目规模:
23公顷
设计时间:
2013年6月
建成时间:
2015年6月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沣西绿廊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部,绿廊总长7公里,总面积约180公顷,西连渭河,东接沣河,现状用地以农田、村庄为主。根据上位规划的布局定位,绿廊穿越新城的核心居住、商业、文化片区,是沣西新城重要的绿色廊道。其中23公顷的绿廊一期工程,位于城市的核心商业区,于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6月建成开园。

2、目标与挑战

沣西新城地势平坦,城市的雨水系统难以组织。在按照传统方式完成的城市雨水规划中,将25.6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区划分为三大雨水片区,雨水在每个片区的雨水管道中汇流、集中,再经由泵站强排入河。这种集中式的排水方式存在三大问题:浪费雨水资源、雨水设施建设工程量巨大、内涝风险高。

为解决传统的、灰色的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计中希望围绕绿廊建设城市的生态海绵系统,重新组织城市的雨水排放,实现三大目标

1)控制径流总量

利用绿廊收集、贮存雨水,将城市每年外排的雨水量减少50%,控制在200万方左右;沣西新城核心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

2)降低建设成本

利用绿廊形成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周边地块雨水通过浅埋管就近排入绿廊,实现分散式排水,避免深埋管,降低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成本。

3)减小城市内涝风险

通过绿廊的建设,减轻暴雨情况下城市雨水管网、雨水泵站的压力,减小径流峰值,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3、设计策略

1)城市尺度——围绕绿廊调整城市雨水系统规划

为实现雨水系统的设计目标,需依托绿廊重新划分城市雨水片区:临近绿廊的地块,采用分散式排水方式,雨水管网直通绿廊,日常降雨在绿廊内汇流、下渗;暴雨情况下绿廊可充当泄洪廊道,蓄积的雨水在绿廊东西两端通过泵站排入渭河、沣河。远离绿廊的地块,仍使用传统排水方式,雨水汇流后通过三处泵站强排入河(后期控规调整的过程中,在远离绿廊的雨水片区中也规划了雨水绿色基础设施)。

通过对规划的调整,充分发挥绿廊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作用,利用绿廊解决城市近60%地块的雨水排水问题。

2)场地内——与雨水收集相适应的绿廊的功能结构

为保证对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绿廊需采用与功能相适应的功能结构。在整体上采用的是下沉绿地、东西贯通的空间结构。下沉绿地:在绿廊内下挖5米左右,成为区域的低点,周边雨水可以自然汇入绿廊。东西贯通:为应对极端暴雨情况,绿廊需东西向连通渭河与沣河,形成连续的泄洪廊道,并在东西两端设置泵站,保证暴雨情况下雨水可由泵站排入河流。

在合理的整体空间模式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对雨水的充分收集、净化、利用,还设置了相应的三大功能系统

a. 雨水收集系统

综合采用植草沟、专用管道、城市雨水管道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收集城市雨水。紧邻绿廊的地块、绿廊周边的城市道路及停车场,通过控制排水坡度,经由生态植草沟将雨水引入绿廊;邻近绿廊,但由于竖向条件限制,雨水无法由地表直接排入的地块,预埋专用的绿廊雨水管,通过浅管将雨水汇入绿廊;距离绿廊较远的地块,雨水先汇入城市雨水管网,再将雨水管网接入绿廊。

b. 雨水净化系统

从周边地块、道路收集到的雨水,水质较差,需先汇入绿廊的净化廊道,在净化廊道中,利用砾石进行物理过滤,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进行生物净化,结合场地高差,形成梯级净化,过滤雨水中的泥沙与污染物,改善收集到雨水的水质。

c. 雨水利用系统

收集到的雨水主要有营造水景、绿化灌溉、回补地下水等功能。在城市的核心区可结合防渗形成开阔水景,展示城市的雨水收集理念,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在绿廊底部,结合场地内的沙土下渗率快的特点,预留大量可渗透表面,净化后的雨水汇入绿廊底部进行下渗,回补地下水。

4、结论

沣西绿廊对城市的雨水管网系统进行整合、提升,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场地中,构建城市的中心雨水廊道。在绿廊中形成下凹绿地,既可以收集周边地块的地表径流,也可将城市管网中的雨水引入。收集到的雨水在绿廊中过滤、净化、下渗,在避免城市内涝风险的同时,回补地下水,形成生态的雨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