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基地位于石河子市老城区组团西侧,城市主干道路西三路与西二路之间,南起兰新铁路,北至312国道,南北长5.8公里,均宽约150米,总面积67公顷。林带种植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石河子西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的防护隔离绿带,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
基地西侧紧邻石河子西工业区西工业区,作为城市初建时期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诞生过八一毛纺厂、八一棉纺厂、八一制糖厂等“三八企业”,是城市产业发展史上光辉的一笔。东侧北一路至北三路段的石河子西公园作为城市建设最早功能设施丰富的综合公园,是八九十年代最受市民喜爱的节假日活动场所。西防护林一带是石河子这座年轻的城市里的一处老地方,承载了几代石河子人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工业区随着老工业区产业功能转型,生活区居民工作地点改变,生产区与生活区联系不再紧密,人群活动减少。林带、厂区、居住空间、西公园之间以围墙隔开, 空间封闭孤立。西三路林带所处的西工业片区逐渐凋敝,成了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西防护林带将向南延伸,依托主干道路西三路形成城市南北向景观次轴,林带水系也将作为连接南北城市水网的走廊,发挥重要生态功能。西三路林带将从城市抗污染防护隔离带转变成为联系老城工业文化记忆与现代城市生活的纽带,林带慢行系统景观改造项目也将成为激活老工业区复兴的契机。
2、目标与挑战
结合西三路林带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在城市蓝绿生态系统的地位与独特的文化意义,我们将项目定位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复合型工业遗址公园——绿林里的城市活力传送带”。希望通过这条光阴中走来的老工业区绿廊连接城市记忆与未来,让石河子人“记得住乡愁”铭记那段艰苦创业的光辉岁月和成长岁月中与这座城市的点滴记忆,也把活力重新带回这处老地方。
立足城市需求与现状条件,项目肩负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林带景观项目真正成为区域城市活力传送带,需要将林带与周边区域整体规划统筹考虑。
现状林带周边工厂、公园、居住区城市空间被围墙阻隔封闭孤立,基地内局部违章建筑与综合市场空间狭窄杂乱、环境卫生条件差,难以满足未来林带城市活力绿轴的发展需求。只有将工业区、老公园以及林带周边城市功能区块纳间的空间隔离打破,将林带纳入城市片区发展的整体来考虑,才能够真正达到通过林带休闲空间改造提升老城活力带动转型发展的目标。
其次,西三路林带承载着城市老工业区的文化记忆,如何通过设计再现石河子人对老三八工厂、对西防护林带的真实记忆是项目的一大难点。
老厂区留下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生产设施遗迹以及特有的建筑元素等文化资源,方案应当结合未来绿廊休闲设施的功能需求充分利用工业区特色景观语言元素来打造工业遗址公园的记忆走廊。
第三,西三路林带将来作为城市休闲绿轴、蓝绿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与城市服务功能亟待提升完善。
现状林带以灌溉功能为主,渠系水源水量较小,不形成连贯水系。基地与外部交通联系不便,出入口与公交站点和周边功能对接关系较差,且空间局促不利集散;内部道路布局系统性差,主干道路不连贯,且路面洼陷破损情况普遍,不利行人安全。活动场地布置不均,设施功能单一仅提供广场座凳,且设施舒适性不足品质感差缺少维护。
最后,西防护林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宝贵景观资源,如何在景观提升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保护林带大树,在不移动一颗大树的前提下打造特色慢行廊道是项目实施的技术难点。
基地南二路以北的林带长势非常好,是场地最大的资源,品种以大叶白蜡为主,有舒适的林下空间。但种植密度大,树木生长多年枝干交织,也给未来改造工程实施造成困难。
3、设计策略
策略1- 产业带动 - 抓住时代机遇,让老工业区焕发新的活力
第一步:整体规划
将工业区与西公园纳入总体研究范围,打造一带一环串连片区特色空间的工业记忆体验廊道、明确不同区块的转型定位、形成整体的创意工业遗迹街区。从抵抗工业污染的城市环保防护隔离带转变为带动老工业区产业转型,成为兼具城市景观功能的现代城市 产业、生活活力轴。
第二步:功能激活
配合林带角色改变,重新整合功能,对计划拆迁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形成西区新产业带动轴与孵化器。
清理林带用地,打通城市干道,连通林带绿道。将占用林带空间的住宅、村庄房屋占地收回,重新整合置换西二路宠物市集、菜市场。
整合功能,产业带动。依托西三路城市次轴线与西二路、西三路城市干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收回的林地空间,将周边城市生活服务、游憩休闲及新型创意产业办公空间等多样功能整合进林带公园内,以公园廊道为轴带动周边城市产业转型与土地价值提升。
策略2- 文化传承 – 记得住乡愁,留住石河子人对老工业区的文化记忆
要点一:深入了解工业区的历史以及在石河子人心中三八厂区文化精神的特质,以“红色新丝路”意向串连城市军垦工业建设的故事节点,打造一条1.5公里长的工业记忆长廊。
要点二:提炼富有老工业区特色典型元素,将厂区代表性的工业生产零件与场景原样移植进林带空间,讲述摸得到的老故事,形成一条真正生活在市民身边的老工业博物走廊。
要点三:按照功能的需求,布置一系列的以集装箱为元素的工业风格的功能节点。
以集装箱元素作为设计语言,以特定规格集装箱为原材料进行模块化功能改装,针对林带城市功能需求进行组合布置,成本低、施工快、老工业文化特色突出。
要点四:全力保留场地内的每一棵树,也同样是留住场地内的文化记忆。
林带树龄近六十年,是老一辈石河子人军垦工业精神的见证者,是石河子人六十年用心血灌溉的宝贵林带,也是西三路林带项目真正的核心优势资源,对林带树木的保护,对林带灌溉方式的展示也是对城市军垦精神以及生态文明历史的一种传承。
策略3- 功能提升 – 提升功能定位,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功能需求
曾经的老工业区的防护绿地要适应新背景下多样化的城市功能需求,就要从生态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两个层面来整体提升功能定位,完善功能。改造林带水系成为区域海绵绿带,中心城区蓝绿系统规划环形水系的的承接段;同时提供城市交通功能补充、居民日常休闲、未来特色商业配套服务等功能。
生态功能提升——进行水系统改造
一水二用,采用林地灌溉 + 特色水景的模式保证灌溉营造景观;开源节流,直接自规划上游水源四宫干渠引水结合收集净化周边城市空间及道路雨水,由单纯林地灌溉到特色景观水系。打通南北线性渠系并进行生态化改造,保留本地特色的格网状林带灌溉肌理,局部形成季节性水景,同时丰富种植空间,改善林地生境。
城市生活服务 ——景观提升功能综合,建设功能复合型的城市慢行廊道
交通服务方面,整合公园出入口与公共交通节点,提供舒适的公交等候空间,完善慢行换乘租赁等服务设施;游憩服务方面,完善慢行系统,利用现状道路与活动场地,设置多级别、多功能的活动空间,提供丰富游憩体验。以灵活的复合型曲线慢行设施打造特色林下慢行景观,在不影响林带大树生长的前提下满足休闲功能需求。
策略4- 模块设计 – 模块化设计,简化施工过程,解决现状与工程的矛盾
面对现状大树茂密,大型机械不易进入的问题,除严格遵循充分利用现状条件进行低影响改造的原则外,方案对休憩设施提出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预制 、小型设备装配的实施策略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移动一棵大树。
4、结论
石河子西防护林项目不单纯是一个慢行系统的改造项目。因其独特的区位和历史背景,项目承载城市工业文化传承、老城转型复兴带动、城市生态体系构建等重要使命。
方案从区域范围着手研究,站在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新起点重新定义林带功能,同时将林带本身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予以保护。充分利用现状林下空间,创造性地将工业遗迹、工业元素、城市休闲、生活服务等功能整合在一个复合功能的慢行游憩系统之中。以灵活的步道空间设计、低影响的改造策略以及模块化的构建设计,最大限度保护林带树木的生长空间,留住属于老地方的独特记忆,让这条老工业区绿廊从历史走向未来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