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述
苏州真山公园位于通安镇高新技术区的一处贫瘠的荒山,距苏州市中心10公里,对外交通便利,设计规模为43公顷。设计尊重场地自然现状,在构建“海绵公园”和建设“生产性的低维护景观”两大策略的指引下,创造出了一个看的见青山,望的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公园,为建设水弹性城市做出重要贡献。公园使用简单的填挖和多孔线性湿地,展示了一种用以解决区域水问题的水修复策略。一条由宽广的步行道及红色玻璃钢座椅组成的廊道,满足了社区的娱乐需求,激活了人与景观的关系。
2、目标与挑战
公园坐落于苏州太湖的东岸。太湖一直承受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既有来自周边农地的化学农药污染,也同时受周边城市地区地表雨洪水的影响。场地是城市边缘的废弃花岗岩采石场,到处都是建筑废物和垃圾,其附近的地表排水系统被破坏,水体被污染。同时,由周边农民构成的较为密集的新移民,需要可供娱乐的开放空间。他们也在寻找种植农作物的地方,或者寻找一种城市化后,被植入城市的新栖息地。
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的目标有三个方面:
(1)修复采石场;
(2)展示一种新的景观解决方案,修复场地地区被污染的地表水;
(3)创造开放空间,满足地方社区的日常娱乐需求,让活力重回社区。
3、设计策略
我们使用了四大策略,将大地上的伤痕改造成为一个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活力走廊。
(1)基于社区的设计:在制定总体方案之前,我们进行了基于问卷和采访的综合调查。景观设计师尊重当地人的需求,将现有的寺庙和部分农田整合到公园中。
(2)采用填挖这一技术,在山脚创建湿地,并修复山坡上的采石场。挖出山脚的泥土覆盖在山上,以生长本地森林系统。挖土形成的山脚低洼场地,形成了可收集和过滤周边地表径流的湿地。
(3)引入生产性作物、遮阴树和湿地树种。农田被整合到公园中;林地中种植以水杉为主的乔木,营造林荫空间;湿地中成簇种植水生植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4)由栈道和长凳组成的充满活力的通道满足了当地社区的娱乐需求。长约一公里左右的立体步道,与地面分离,由多孔的钢材料组成,湿地植被可以穿透其表面。一条鲜艳的红色玻璃钢长凳,规制植物生长的空间,使原本杂乱的植被有序生长。
4、结论
这座基于社区的公园被证明是巨大的成功。它是一座低预算、低维护、具有生态功能与示范性、极具活力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