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海绵城市 >  正文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

2020-07-21 观看视频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广东省广州市
项目规模:
46.8公顷
设计时间:
2012年9月
建成时间:
2015年6月
委托方: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相关文章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项目采用“海绵城市”理论,修复场地内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湿地系统,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将场地设计成为一条城市雨洪湿地廊道。设计后的公园通过对雨水的调蓄、净化、再利用,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改善了地表水质,恢复了绿地的洪涝调蓄与生态自净功能。项目同时提供了一处可休憩游赏、科普健身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充分发挥了场地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综合功能,提供多种自然系统服务。

2、目标挑战

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智慧城,是天河智慧水廊中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占地面积约46.8公顷。场地地势低洼,除新塘水库外主要是农田与鱼塘,有高压线走廊从场地内经过。

项目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广州的自然气候。广州全年降水量大、暴雨频发,极易产生内涝。通过GIS径流分析,场地是区域内的一条重要汇水廊道,中段是新塘水库,末端与杨梅河相接,如何使这条汇水廊道发挥蓄水的功能,缓解杨梅河的防洪压力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改善水体质量。天河地区河流污染较为严重,杨梅河等多条河流水质在Ⅳ类以下。场地作为智慧水廊的一部分,从源头消除污染,有助于整体水环境的改善,所以在设计收集地表径流同时应该考虑如何去除污染物。
第三个挑战是营造一个水适应性的植物群落。植物的选择首先要适应场地旱涝交替的变化,场地是汇水廊道,水位在雨季和旱季变化很大,植物既要耐湿又要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地势较低的植物要能经受一定时间的水淹。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提供一个满足周边居民休闲需求的开放空间。场地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应考虑到人的使用需求,场地周边是办公区,并规划了居住区,对开放空间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加。

3、设计策略

总的设计策略为:延续水塘肌理,在场地中央挖土,形成湿地泡;挖出的土方就地堆在河道两岸,增加河岸与河底高差,形成谷地;沿湿地泡设计亲水栈道,栈道布置景观盒与亲水平台,形成连续有趣的栈道系统;在重要景观节点处布置广场和健身场地,完善场地功能。

场地的总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核两翼”,“一核”是指新塘水库,“两翼”即新塘水库上下游的两条谷地。场地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上游百花谷健身区,以人工湿地净化景观和运动健身为主要特色;中游新塘水库观光区,以宽广湖面和环湖自行车道为特色;下游生态幽谷区,以人工湿地景观和湿地花卉为特色。

通过地形改造形成下沉式绿地,场地可通过自然地形收集、蓄存周边雨水,有效提升了收集雨水的效率。应用湿塘、雨水湿地等技术措施,将雨水留在场地内,明显减少了雨水的外排量。留住的雨水作为景观用水,既可以供人们观赏、又为场地内的植物生长提供了水源。

新塘水库上游设计了连续的、具有不同净化功能的多水塘-湿地耦合系统,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区、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营养物(N、P)净化区、梯田综合净化区、水质稳定区等净化单元的层层净化,最终流入新塘水库蓄存。沉淀过滤区,池底铺设砾石和粗沙,种植生物量大、固沙力强、吸污力强的芦苇,有效减缓雨水径流流速,通过自然沉降过滤大颗粒悬浮物、细小沙砾及部分易沉降的污染物。病原体净化区,主要种植香蒲等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的挺水植物,利用根部释放的抗生素,将一系列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去除。重金属净化区,构建以浮水和沉水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有效去除水体重金属污染物。营养物质(氮、磷)净化区,该区主要种植挺水和浮水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鸢尾、凤眼莲、睡莲、槐叶萍等),一方面水生植物自身可以吸收大量的无机物促进自身生长,另一方面它的根区为微生物的生存和降解营养物质提供必要场所和好氧厌氧条件。梯田综合净化区,利用梯田营造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每层梯田种植一种植物,均选择植株较高、根系发达、输氧能力强的湿生和水生植物(如菖蒲、鸢尾、马蔺、千屈菜、慈姑、菱、茭白等),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同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水质稳定区,种植多种净化功能与观赏效果俱佳的水生植物,打造色彩绚烂、物种丰富的雨水湿地景观。

新塘水库下游段分为雨水湿地缓冲区和湿塘滞蓄区。雨水湿地缓冲区是由一系列深度约0.5m的坑塘串联而成,通过塘内的湿生、水生植物阻滞水流,降低流速,同时塘底未做防渗处理,通过土壤、微生物系统自然净化径流雨水并补充地下水。湿塘蓄滞区是由一系列深度约1.5m的坑塘串联而成,永久容积水深约0.5-1.0m,储存容积即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的部分,可有效削减汇水流域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减少周边区域的积水内涝风险。

项目中倡导野草之美与低碳景观,大量应用低维护成本的乡土植物,场地内野花烂漫,水草繁茂,漫步其间,人们仿若又回到了昔日蜿蜒流淌的母亲河畔。

4、结论

利用“海绵城市”的理论与技术,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恢复了场地调蓄雨洪的生态功能,在微观尺度上探索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方法,并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休憩游玩的开放空间,也成为普及环境生态知识的场所。公园建成后,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对长期致力于城市生态治理的城市管理者们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天河智慧城海绵城市是广州生态治理的高级阶段,也是一种新生活方式载体,将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