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海绵城市+景观 >  正文

信江生态廊道

2023-08-02 观看视频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江西省上饶市
项目规模:
102公顷
设计时间:
2020年1月
委托方:
上饶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在上饶市,信江生态廊道将102公顷退化的洪泛区转变为繁荣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海绵城市策略,项目增强了防洪韧性,恢复了原生栖息地,并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空间。设计将季节性洪水作为特色,通过多层步行系统确保全年公共可达性。在有限预算下,公园将生态与休闲结合,重新连接人与自然,同时保护城市免受气候挑战。如今,它已成为区域性地标,强化了上饶的城市形象,并为全球洪水易发城市提供了可推广的范例。

2、目标与挑战

上饶“母亲河”南岸3公里长的洪泛区因入侵植被和随意农业而退化。季节性洪水使场地难以进入,且每20年发生一次灾难性洪水。上饶640万居民中,有70万人居住在河边,亟需一个可达的公共空间。市政府旨在将洪泛区改造为具有防洪韧性的公园,目标包括:

  • 改善洪水管理与水质
  • 恢复原生栖息地,支持生物多样性
  • 创建全年可达的休闲空间

提供经济高效且维护成本低的解决方案。

3、设计策略:从洪泛区到生态廊道

3.1 蓄水与岛屿化:重塑景观,营造繁茂的原生栖息地

项目的核心是精心保护原生树木,如乌桕、河柳和枫香,以维护场地的生态遗产。通过选择性蓄水和岛屿化技术,实现了景观的战略性重塑。

蓄水技术应用于入侵物种主导或退化的贫瘠区域,形成多孔景观以保留水分并维持场地湿度。它还用于建造生物洼地,收集并过滤来自公园南坡山谷的雨水。同时,岛屿化技术用于低洼、被水淹没的区域,培育多样化的湿地栖息地,丰富生态过渡带。

这两种技术支持自然洪水管理,增强生物多样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干扰,同时培育韧性生态系统。公园不抵抗洪水,而是将其视为重要的生态过程。季风洪水形成营养丰富的湿地,随着水位下降,景观得以再生,为游客提供动态且不断变化的环境。

3.2 适应水环境:韧性且沉浸式的公共空间

适应洪水的结构使游客能够安全体验动态水景。双层步行系统确保全年公共可达性,其中高架天桥在50年一遇的洪水中仍保持干燥,提供河流、森林树冠和城市天际线的全景视野。下方三层适应性栈道随水位波动调整,最低层在每年季风期间被淹没。滨水平台和观景台进一步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将休闲与生态教育无缝结合。

3.3 经济高效的材料

设计使用本地材料和预制组件,便于快速组装和低成本维护。模块化混凝土步道采用柱结构,具有防洪韧性,易于清洁,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确保耐久性并减少干扰。

4、结论

信江生态廊道是基于自然的韧性典范。它平衡了防洪、生态与休闲,将退化的洪泛区转变为繁荣的公共空间。通过将季节性洪水融入设计,提供了动态的游客体验,同时增强了城市韧性。自建成以来,廊道已成为区域性地标,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并改善了生活质量。它为寻求洪水易发地区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城市提供了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