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海绵城市 >  正文

周口淮阳伏羲文化公园

2023-10-12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河南省周口市
项目规模:
43 公顷
设计时间:
2021年12月
建成时间:
2023年06月
委托方:
周口市淮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淮阳古称“陈”,相传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炎帝神农氏继都之,则曰“陈”,“陈”名自此始。龙湖又称“城湖”,由历代修堤护城逐年形成,湖环古城,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也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诗经·陈风》中的城水描述,在今天的淮阳依然可见。

伏羲文化公园位于龙湖西岸,东望古城,西临龙都路,北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太昊陵。项目总用地面积43万平米,场地原为两个城中村——苏花园村、田湾村,村庄围湖而建,密集的建筑将城湖阻隔开来,使得2.1公里长的滨水空间相对封闭,其公共属性未充分发挥,城市“临水不见水”、“见水不亲水”,现状硬质、陡直的驳岸,亲水性差,2.1公里硬质驳岸亟需修复。

本着显陵透湖的目的,设计依托本底资源,将场地修复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公园,同时统筹兼顾文化旅游功能及公共服务功能,将伏羲文化公园建设成为集生态科教、休闲观光、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城市公园。

2、目标与挑战

场地为龙湖与城市的过渡带区域,如何在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平衡是设计面临的核心挑战;另外,场地虽濒临龙湖但滨湖水体能见度差,硬质陡岸,水环境退化,且无开放的亲水体验空间,如何在实现龙湖水体生态提升的同时营造大量亲水活动空间是设计面临的另一个核心挑战。

设计旨在建设一个城湖过渡带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打破城、湖边界,融合蓝绿。建成后的伏羲文化公园里,百姓可以与水为友,与景对话,可再唱《陈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蒲与蕳,有蒲菡萏,有美一人”。

3、设计策略

策略一,“绿色海绵”,打造龙湖与城市之间的生态缓冲带。降低公园整体标高,营造龙湖边上的大海绵体系;一方面蓄纳场地及相邻城市地块雨水,另一方面局部利用光伏能源提排湖水进入海绵体系;经由湿地形成多个水净化单元,提供更安全的景观用水。

策略二,“陈风植栽”,以《陈风》为文化基底的种植设计体系。乔木栽植多以成活率较高的乡土树木为主,减少养护成本较高的花灌木,风格自然轻松。树种以杨、柳、槐、椿本地乔木作为主体,辅以适生的乌桕、榉树、流苏等。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再现了《陈风》中清水坑塘野生着蒲和荷的“池”和“泽”景观。

策略三,“巧用土方”,叠土为山,坎水为池。后退湖岸取土扩大水面,掩埋建筑垃圾堆高地形,通过土方平衡,营造池水与山丘相结合的立体游憩体验。

策略四,“多变容器”,基于宛丘的空间特点形成多变的空间容器。宛丘结合多功能草坡、嬉水浅滩、退台等形成27处园中园,并将伏羲文化、柳湖文化、名人文化、苏花园历史融入园内,实现古韵新生。

4、结论

在混沌中构建秩序,在秩序中感应混沌和变化,是人类的伟大力量,而同样伟大而神秘的或许是在秩序中感应混沌和变化。伏羲文化公园内“叠土为山,坎水为池”的独特秩序,为游人提供链接远古与未来的神秘空间体验,诠释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