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规划 >  正文

承德滦河城市设计

2023-11-13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河北省承德市
项目规模:
86平方公里
设计时间:
2021年12月
委托方:
承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项目简介

1. 项目概述

滦河新城总面积约为86.32 平方公里,位于滦河上游的狭长谷地,其中核心区设计范围约2.12 平方公里,以大贵口村为核心,是滦河新城城乡融合的试点区域。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在本质上便是对高品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向往。作为京津冀的后花园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地,气候与区位是承德在京津冀的本质优势。滦河新城作为承德老城的空间疏解、文脉延续和产业补充,要确立基于生态文明的发展定位,即“新山庄”美好生活实践区。

2. 目标与挑战

承德的城市发展长期处于矛盾之中:长期依赖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产值却仍然位居河北省末端;拥有闻名于世的避暑山庄,旅游业却仍然依赖门票经济,缺乏高品质服务设施,在寒冷漫长的冬季缺乏吸引力;近年来力推的大数据、智能制造产业,也由于京津冀产业分工、自身硬件条件等因素面临周边众多城市的同质化竞争威胁。同时,承德狭窄的空间布局和季风气候也造成夏季暴雨峰高量大陡涨陡落,渠化硬化、植被退化的河道冲沟取代了自然的河谷湿地林带,降低了生态韧性,宽阔的大马路紧贴岸线,隔绝了亲水体验。

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归因于工业文明的惯性思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生态文明时代,如何处理城市与自然的空间关系,实现望山得水?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生产生活方式如何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现有泾渭分明的一二三产分工如何实现融合互补?

3. 设计策略

实现“新山庄”美好生活实践区的定位主要通过五大核心策略:

(一)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明确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线保护范围,形成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由一、二、三级径流廊道与河漫滩湿地组成的海绵河谷。针对场地现状,因地制宜提出林窗湿地、洲岛湿地、树岛湿地、内河湿地和垛田湿地五种湿地改造模式,增强水体调蓄净化能力,加速自然演替,恢复生境多样性。

(二)绿色循环的产业生态:以城乡融合、工业转型、新城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多元、融合、互补的新城产业体系,建立“一带一环四组团”的产业结构。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利用新城及周边工业和固废资源,推动余热发电供暖、尾矿废渣综合利用,加强新城内部能量与物质流的流通。

(三)快慢结合的智慧交通:建立外联内达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重点打造连通新老城的智慧轻轨环线。城市道路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肌理,疏解交通且有利于功能混合,同时建立围绕水系的全天候慢行系统,鼓励绿色出行,提升城市活力。

(四)生态宜人的城市空间形态:建立城市更新、田园社区、共享农庄、滨水社区、引水入城与山谷栖居六种城市空间形态,依山就势布局新城建设。同时,在新城中心区位规划地标性的大型反季节热带温室——“北方三亚”,为冬季旅游注入活力。

(五)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共享社区:提出国有企业引领的“母猪经济”模式,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村民就业,吸引小微企业、自由创业者入驻和京津冀高净值消费群体,通过企业税收拉动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享社区的形态体现为“插队”与“拼贴”的新旧共生模式。

其中,核心区结合农业都市主义理念,从五个方面打造山-水-田-居和谐共生的新桃源、城乡共荣的美好生活示范区: (1)实践“母猪经济”的社会形态,带动村民就业,布局小微企业孵化,吸引服务行业人员入驻与京津冀高净值人口消费;(2)合理多元的功能与产品布局打造诗意栖居、研学启智、艺术文创、生态优农、自由行旅五位一体的生活形态;(3)建立生态海绵、资源循环的绿色社区,实现尾水净化与生物能源循环利用;(4)形成背靠青山+智慧轻轨+田园都市+滨河绿道+海绵河谷的新桃源空间形态;(5)“插队”与“拼贴”结合的建设模式,通过宅基地更新激活产业,新建民居与公服设施,共融村社,留住乡愁。

4. 结论

数百年前的农业文明时代,避暑山庄与承德的兴起承载着帝王将相的美好生活。经历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失落与迷茫,如今,滦河新城的“新山庄”将站在生态文明的风口,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的本源,重新发现承德的价值,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