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规划 >  正文

广州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城市设计

2023-11-15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广东省广州市
项目规模:
28平方公里
设计时间:
2019年
委托方: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

项目简介

1. 项目概述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部,面积约 28 平方公里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数字经济高层次高质量产业平台建设的有关要求,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应运而生,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并致力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对接,以及国家、国际两大科技中心协同创新的重大发展平台。

2. 目标与挑战

规划区位于流溪河与珠江交汇处,历史上位于地势低洼的河滩地。在农耕时代,先民高筑围堤以养田、择高而居以防水患;随着农业经济活动的变化,四水六基以植桑,挖塘筑基以栖居,形塑了独特的乡土景观。

随着经济的腾飞,位于广州主城区近郊的白云湖片区由于交通区位优良,成为货物进出广州的中转集散地,发展出以物流仓储为主要的用地形式,形成新的景观面貌。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背景,以及白云“两翼齐飞”之西部科技走廊建设的新契机,白云湖片区开始从城郊物流区迈向国际舞台。在生态文明与数字经济双重驱动下,规划定位于“岭南田园水城,世界科创引擎”,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以水生态基础设施为导向的、面向未来的生态之城,即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形态!

3. 设计策略

策略一:生态之城——生态基础设施构架创新城市形态

(1)建立生态基础设施(EI)为场地提供自然服务

规划基于珠江流域传统水适应模式,以区域的视角,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及地震断裂带等自然要素,古树名木 、祠堂、传统古村落等文化遗产,通过“水系廊道+洪水淹没区+山林+基本农田+文化遗产+地震断裂带”六大要素构筑区域健康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自然服务。

(2)基于生态基础设施与现状条件的城市设计

生态基础设施引导土地开发边界

统筹广佛、广清,联系生态空间,隔离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构建“区域-组团-社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生态廊道体系,框定土地开发边界,共筑区域生态“生命共同体”,形成“一轴三廊多网”网状生态结构。

一轴:广佛同城发展绿轴。依托白云湖引水渠与夏茅水,连通广州白云山与佛山里水,共建广佛协同发展绿轴。

三廊:西部滨江生态景观廊。借鉴“四水六基”传统农业智慧,通过就地填挖简易工程措施,恢复珠江两岸桑基鱼塘,再现“石门返照”奇丽景观,提供休闲游憩、雨洪调蓄、丰富多产等多样生态服务功能;中部山水田园景观廊。遵循场地历史演变规律,整合破碎化自然要素,恢复场地平原围田传统景观,重构“山、水、林、田、村”自然空间格局,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宜游的优美生活环境;东部复合交通景观廊。通过水系、农田、林带等自然要素缝合广清城际铁路等过境交通对场地的割裂,提升环白云湖土地价值。

多网:多条连接组团、渗入社区的蓝绿网络,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为科技创新提供触媒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与空间。

节约集约的紧凑型建设模式

规划通过高低有序、适度紧凑的开发强度控制,将居住用地与工作用地、休闲娱乐、公服设施等用地混合布局,在更短的通勤距离和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建成区功能多样性,促进居民之间的社交生活,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提升城市活力,总体形成蓝绿交织、自然与城市相互交融的“两带一心”空间结构。

策略二:科技兴城——产业内核驱动职住两宜的活力城市

(1)6大产业方向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数字城市

规划以国家方针、区域规划与白云区的政策导向为指导,以5-10km圈层产业布局的发展倾向为依托,本着错位协作,互补共生的原则,筛选出适合场地的六大产业方向:即软件应用研发、孵化科创、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营销、智慧城市、大数据。

形成“一轴一环”产业结构。一轴:广佛同城发展轴:围绕共享设施、文创、经济与人才交流三个核心,整体形成连动佛山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白云新城的共享发展带。一环:串联整体科技城的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核心科技应用带;

(2)3类混合产业用地模式打造“灵活舒适、开放共享”工作空间

规划分析以大学为依托、以政府主导、以企业主导发展的三种类型科学城推演符合地块性质的功能配比,结合互联网、数字科技类企业“培育期规模小型灵活,收并购协同效应明显,稳定成长期规模扩张迅速”的特征,及数字科技类从业人员画像、办公空间需求,对比国际同类科研地块案例,总结出科研园、总部基地、独立研发3种地块模式,参考意向入驻企业特性,根据3种不同规模地块模式的功能配比,从大到小调整地块功能,从而使本次方案既满足产业战略发展需求,实现产业功能合理落位,又契合近期企业入驻落位,为科学城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策略三:生活宜居——TOD为核心创步行城市,“8”字水廊服务带享美好生活

(1)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规划落实“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与佛山、清远的区域联系,打造快进快出、连接广佛、广清、空港与中心城区的“一横四纵” 过境交通。

一横:广佛肇高速

四纵:广清高速、铁路西线、铁路东线、广花快速路

(2)高效便捷的内部交通网

规划通过“两环多网”内部交通整合、衔接各组团,形成高效便捷的内部交通网络。

两环:环白云湖内环+环鸦岗-石门-白云湖外环

多网:多条连接各组团的城市主道路

(3)直连直达的公交体系

规划通过“干线+支线”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公交出行模式,打造“8”字型BRT线路+4条地铁+1条城际铁路为核心的15分钟城市组团。

8字型BRT线路:沿8字型水街布置

4条贯穿南北的地铁线路: 13号线、8号线、24号线、14号线

1条城际铁路:广清城际铁路(白云站)

(4)“8”字水廊综合服务带:岭南风情的魅力城市综合服务带

智慧慢行服务

依托“8”字水廊构建衔接周边、多维度、多类型、全天候慢行系统,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游憩服务。

商业配套服务

依托滨水商业空间,为科技城居民提供方便的日常商业服务,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创业空间,强化社区中心活力。激活沿线保留的鸦岗村、朝阳村及夏茅村3个村庄,为科创人群提供居住、商业、文化等综合服务。

文化娱乐服务

通过“8”字商业水廊,串联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娱乐场所,承载新的城市文化及节庆活动,打造城市精神空间。

全龄教育服务

为居民提供均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国际学校、科技培训学院”等全龄教育服务,确保全民终身教育、素质教育。

全民健康服务

为居民提供医养护一体化大健康服务,施行医师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全国医疗联保等制度。

(5)岭南水城:让广州重回水岸生活

城市生活回归珠江

规划借鉴传统趋吉避凶栖居智慧,通过恢复桑基鱼塘实现土方平衡,垫高建设用地以防水患,通过生态防洪系统创造大量亲水空间,容纳丰富亲水活动。

城市生活回归白云湖

规划传承传统水乡聚落“以水为核”的公共性活动空间,优化城市和白云湖的空间关系,恢复湖滨生态缓冲带,遍植榕树形成水上森林净化白云湖水质,营造特色生态景观、丰富活动类型、活化水岸空间。

城市生活回归河涌

规划弘扬传统顺应水势的梳式布局模式,梳理现状河涌、灌渠,构建河网交织的街巷空间体系,整合宗祠、牌坊、戏台等公共服务型空间场所,传承和发扬醒狮、舞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