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述
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南,总面积458平方公里,绿心公园作为三江汇地区未来城市实践区总体结构“一川展卷、两翼湘灵、三江汇心、田园组群”的核心,将肩负重要的生态使命,共同实现“魅力未来,无限江南”的美好愿景。战略层面上,三江汇地区是杭州“南启战略”出发点、承接上下游两个扇面的关键点。
2、目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此我们在义桥片区为农田注入硬核生产力,营造一个“江南诗词画境,田园智慧绿洲”。
基于自然田园,用传统智慧修复生态基底,深度挖崛诗词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呈现老农与新农二元共生的未来生活方式,打造一个感知东方诗意意境的智慧农业研创实践基地。
场地植入智慧农业、教育培训、文旅休闲三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构建新马路经济、新农工贸经济,引入职业农民、农业创客以及休闲游客三大核心人群。
3、设计策略
3.1 特色一 传统智慧-修复生态系统
应对堤岸硬化、生境退化、农田破坏以及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我们溯源道法自然,并实现场地内土方平衡。仅用一台挖掘机形成串联式坑塘作为雨水过滤和净化带,在江边构建起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带。
萃取中国传统农耕生态智慧的基塘造田和理水技术,依水置田,营造旱生、中生、水生三种农田生境,绘制出江南风韵的田园画布。并为周边动物创造天然的栖息地,丰富动植物群落。
改造后整个场地形成五个循环系统:鱼菜循环系统、稻鱼循环系统、生态村循环系统、禽-沼-田循环系统、食物链循环系统。而五个体系相互关联,共同形成了“综合、多样、高效、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3.2 特色二 现代科技-引领智慧农业
首先,携手智慧科技公司开发智慧农业系统,启动“未来农场”。建立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植入一套完备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加工系统以及销售系统。同时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训以及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场景,常驻农业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技术推广与支持。
其次,打造零碳园区。建立能源互联网系统,选取能源供应、能源配置、能源消费、能源服务四大类创新示范项目,实现能源存储,能源转换。,
最终,搭建好公园大脑-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内信息发布、环境感知、能耗感知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智能控制。同时,我们将科技智慧手段融入到科普展示和诗词文化体验中,用高科技动感画面实现身临其境的场景。
3.3 特色三 新马路经济-促进田园共享
以“粉墙黛瓦,庭院之制”为特色,营造“新杭派风韵,诗意栖居地”的居住美学生活空间。
基于现有村落,我们进行了新型人居环境模式探索—新马路经济和共享田园的共生模式。合理利用现有宅基地,在保证原住民不外迁的前提下,改造现有住房,引入农创人员。沿路为商业界面,注入餐饮、零售等业态,由原住民经营,构建新马路经济;农民、创客和游客楼上楼下比邻而居,各有不同的出入口,共享居住空间,共享田园生活。
改造后的村落建筑,屋顶蜿蜒轻柔,连绵起伏,阡陌田园间,徜徉久违的江南坊巷,亲近原生态的自然之中,听蛙鸣,赏鸟舞,可游,可居,可业,可赏的诗意栖居。 共享田园与共享菜园让城市人也可以沉浸与自然田园之中,亲身体会乡野耕种及丰收的喜悦。
3.4 特色四 新农工贸经济 — 筑梦五彩云桥
五彩云桥位于公园主入口区,全长5100米,桥面呈五彩渐变颜色。作为主要游览界面,将蛟山村、河西村以及工厂有机联结,形成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农工贸关系。
在村庄区域形成立体空间,下层为生活区、上层为游览区,
工厂区域则与蜿蜒的桥体交叉互动,丰富空间形式。融入食品加工、休闲体验、餐饮服务、住宿、娱乐等业态,让田园食材的生长、生产、加工、休闲、娱乐相结合,成为一个自然味道的田野乐园。重置后的工厂建筑功能,一层用于食品的加工及农作物展览,二层和三层作为售卖餐饮空间,其它空间可用于办公居住等相关功能。
4、结论
用传统智慧修复生态系统,现代科技引领智慧农业,新马路经济促进田园共享,新农工贸经济筑梦五彩云桥。四大方案特色将义桥片区打造成为农业与科技融合、自然与文化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新典范,浙江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