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规划 >  正文

莆田市木兰溪南岸高铁片区城市设计

2023-11-22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福建省莆田市
项目规模:
49.98平方千米
设计时间:
2020年
委托方:
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自然资源局

项目简介

1. 项目概述

福建省莆田市地处“福州大都市区”与“厦泉漳都市区”的交点地带,与台中市隔海向望,是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重要交通和经济枢纽。依山面海的山水格局与多元丰富的地域文化构成莆田优厚的发展基底,鞋服加工、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制造产业为莆田储备了良好的动能基础。在区域一体化的强势赋能下,莆田市将迎来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新一轮崛起机遇,为城市高质量升级与高品质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力。

项目位于木兰溪南岸,概念规划总面积50km2,启动区城市设计面积14 km2。莆田高铁站位于规划启动区核心位置。规划区是莆田抓住高铁站建设契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优化莆田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性布局。项目以塑造莆田市副中心为目标,将综合应对场地大面积农田整治、村庄安置与传统文化保护等挑战,在平衡开发的限制条件下,通过重新梳理土地格局与功能结构,释放高铁势能,重构城市发展框架,塑造绿色生态、创新先进、开放共享的新城空间。

2. 目标与挑战

规划以“新田园城市”为设计理念,融合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空间建设的价值与方法,探索新时代都市与田园共生发展的新模式。

总体发展定位:

“山海之间,田园新城”

——面向区域开放、引动高铁势能,创建依山伴水、向海生长、蓝绿交织、田园融城的莆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新中心。打造一座都市与田园共生、创新与传统共融、生活与工作共享的新田园城市。


  • 跨区域开放门户枢纽
  • 福建省生态宜居典范
  • 闽东南智慧创新高地
  • 莆田市高铁会展新城


3. 设计策略

规划对产、城、人、地各要素进行统筹梳理,提出10大规划特色:

1、依山面水,一条轴线开启区域融合发展“壶天模式”

规划区背靠壶公山,面朝兴化湾,处于莆田主城区与湄洲岛妈祖庙的时空轴线上。新城的未来将以高铁站为核心,沿绿脉轴线向南北展开。

2、蓝绿交织,构建城市生态基底

构建以水系为核心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围绕生态廊道打造海绵城市系统,保护与修复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3、引田入城,探索都市与田园共生新模式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发挥耕地在新城中的生态景观功能。围绕农田合理配置其他产业用地,形成以现代农业为中心的产业组团,积极探索一产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新接口,为城市发展主动赋能。

4、留住乡愁,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滨河生态景观廊道与城市公共空间。围绕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慢行游憩系统,开发滨水文化体验聚落,留住乡愁的同时打造独特的地域文化名片。

5、重铸脊梁,中央绿轴引领城市发展

一条绿色廊道贯穿城市中心,作为兼顾生态景观修复、海绵雨洪管理及绿色智慧交通的城市轴线。轴线串联城市磁核、商务中心、行政中心与科创总部,成为新城发展高地间的重要导体,引领未来城市发展。

6、产城融合,复合集约开发激发新城活力

在中央绿轴两侧导入丰富的业态及空间体验,提升城市核心区全天候活力。以绿轴为中心向外辐射,支撑起高密度产业、居住混合用地,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黄金地段,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7、窄路密网,构建高效交通网络

在尊重现状道路的基础上构建层级清晰的交通干道网络。通过窄路密网勾勒出尺度宜人的弹性城市发展空间,支撑起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出行体验。

8、公交先行,布局绿色智慧交通

F2轨道交通线与BRT快速公交线互为补充,形成未来城市公共交通主体骨架。公共交通枢纽以TOD开发模式打造城市片区发展中心。无人公交与区间巴士解锁全覆盖智慧交通网络。

9、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美好生活

在水系、田园周边优先布置高质量居住社区,体现新田园城市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提升新城土地价值。以15分钟生活圈原则布局文化、公服、医疗、教育和商业等配套设施,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因地制宜,展示古今相融的特色风貌

对建筑、景观以及公共空间进行分组团风貌引导,考虑地域气候及历史文化条件,展现莆田特色的田园与都市相融的城市新风貌。

4. 结论

莆田木兰溪南岸高铁片区作为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将借助高铁带来的新动能,成为区域开放的新门户。这座依山面水的新田园城市将树立城市品质的新标杆,承接主城疏解压力、引领区域互联腾飞,实现莆田在双循环格局下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