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规划 >  正文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概念规划

2023-11-24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重庆
项目规模:
6.8平方公里
设计时间:
2018年
委托方: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重庆两江新区东北部,是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载体,规划建设为重庆市创新资源聚集高地、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型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

项目概念规划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启动区详细城市设计面积为1平方公里,任务旨在深度研究协同创新产业建设示范模式,建立创新资源集聚的空间承载平台,探索产、城、景有机融合的创新空间组织模式。

2、目标与挑战

1)场地属于川东盆地,是两江新区东部独立槽谷地区,属御临河流域,自然水体较少;主要以鱼塘为主,散布于场地各处;主要的自然要素为山峰、崖壁、台地、山丘、槽谷、溪沟等。应对现状资源充分整合、优化和利用。

2)场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多雨,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雨量77%,易形成集中连续暴雨。北风、西北风为全年主导风向,但风速较低,东南风,风频低,风速高,夏季通风散热作用明显。建筑设计要保证采光和通风。

3)场地现状植被资源主要为农田、竹林、桑林、常绿阔叶林、野草,较为单一,未来需对现有植被进行补植和规划,营建丰富群落。

4)场地周边规划交通比较通达便利,未来内部道路的规划应该达到内输外联,无缝衔接,高效便捷,现代智能。

3、设计策略

两江协同创新区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创新示范核心区,将成为重庆首个山水田园式科创高地和两江新区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区。规划以山水格局为基底,聚焦八大产业,秉承生态融城、智慧共享的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具有重庆人文特色的山水伴城、绿网交织的田园创谷。

1)山水融城的生态格局

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基础上,提取南北向两岭两谷为关键生态结构,并围绕聚贤湖和智慧湖,建立连接明月山基质与御临河廊道的生态绿网,融入区域海绵系统,构建三生融合的生态基础设施与开放空间体系。

2)开放共享的公服体系

以步行尺度、慢行对接、绿地结合、功能混合、开放共享为布局和开发原则,与两湖中心、谷地廊道的开放空间体系结合,形成“一心六园两带四通廊”的总体服务格局,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关于创新产业及生活的多样需求,并促进新区共享文化的形成。

3)活力多元的创新空间

以十分钟步行圈为尺度单元,建立八个用地复合、功能混合、职住平衡的创新组团,满足弹性生长的开发需求。

4)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

倡导公交优先的出行方式,构建“城市轨道+园区智轨+需求响应型巴士”3类特色公交,与非机动交通无缝对接,并与开放空间与共享服务相结合。同时规划便捷通道、城市阳台、垂直交通、登山步道、田间步道、滨水跑道、水岸栈道七大慢行系统,覆盖全区,满足多样出行需求。

5)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保留现状水田,利用陂塘系统与生态树岛,形成旱涝调蓄的海绵系统;并在现状山林基础上,进行水土防护与生境修复,形成复合林相。充分挖掘山水资源特征,打造一个兼具生态调节、人文休闲、风貌展示的复合景观系统。

6)绿色节能的建筑措施

在适宜性分析基础上,充分研究丘陵地貌与重庆气候适应型的绿色建筑模式,并结合现代被动式建筑技术与地域人文建筑理论,构建“当代乡土建筑典范”。

7)智慧交互的科教园区

在规划的基础上建立智慧城市系统,形成以数据云计算中心为管理核心的感知、传输、数据管理、平台四大智慧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智慧服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建筑四大智慧应用体系,并创造性地打造弹性化智能化的公共活动设施模块,形成更丰富智慧的功能和应用。

8)适于山城的地下空间

结合山形地貌的数据研究,形成不同坡度类型的建筑空间策略,选择性、集中、高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