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海绵城市+景观 >  正文

大理洱海生态治理与休闲农业示范区

2018-07-03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云南大理
项目规模:
33.13公顷
设计时间:
2017年3月
委托方:
大理市大理镇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该项目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区州大理市大理镇的近洱海边区域,项目包括两个层次:研究范围和景观工程设计范围,其中研究范围为西至苍山2200m保护线,东到洱海1966m保护线,北抵桃溪南边界,南至中和溪北边界,面积为700ha;景观工程设计范围为西到环洱海西路边界,东到洱海边界,北为下鸡邑村南沿,南至才村村路边界,面积为:52.6ha。

2、目标与挑战

2.1问题总结:

(1) 农业种植结构改变,高水高肥的大蒜+烤烟/蔬菜的种植方式取代传统水稻+土豆的种植模式,导致需水量和排水量增大,排水中各种N和P浓度增高,面源污染加剧

(2) 多项洱海保护抢救模式短期效果显著,但不可持续

(3) 自然湖泊面积萎缩,湖泊逐渐被农田、村庄取代

(4) 现状水体污染严重,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淤积河道

2.2项目挑战:

(1)  如何恢复传统湿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  如何梳理现状复杂水系,构建高效水质净化生态湿地?

(3)  如何营造特色景观,成为环海西路沿线新的靓丽风景?

(4)  如何植入活力,打造生态与休闲的综合示范?

3、设计策略

3.1定位

大理星湖湿地:面源污染生态治理与休闲农业综合示范区

“生态-艺术-休闲”三位一体,打造大理生态修复标杆

综合湿地恢复+水质净化+生态实验+艺术体验+田园休闲等功能

3.2规划策略

(1)生态策略:“源-流-汇”的技术系统解决区域的面源污染问题

从面源污染的源头、过程和末端综合考虑水质净化的措施,源头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恢复传统水稻+蚕豆的生态种植方式,过程减少无效灌溉水源的供给,减少灌溉尾水的产生,末端通过加强型人工湿地对水体的TN、TP、TSS等污染物进行层层净化,保证水质达标后排放。

(2)休闲策略:以艺术化田园休闲为产业目标有效的提升公园人气

 将“1+3”模式(生态农业+艺术化田园休闲)想结合,增加场地活动内容,增加公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公园的人气。

4.设计特色

(1)因地制宜的生态格局

①利用现状地形和高程等条件,让水流慢下来;

②最小干预,自然做工,划分净化流程与净化分区。按照净化分区可以分为:a农业尾水的截流、收集和分配;b一级净化(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c一级净化出水的重新收集和分配;d二级净化(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表示湿地);e水体自维持与水质监测;f达标水体回用等六个小分区

(2)多模式的生态技术试验田

打造六种湿地净化模式,试验净化效率。六种模式分别为:①田塘模式;②塘岛模式;③河洲模式;④垂直潜流湿地+表流湿地;⑤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⑥水上森林。

(3)水上森林,特色净水景观

打造高低不同的树岛,利用植物根系吸附能力净化水质,形成水上森林景观。

(4)艺术化道路系统提供便捷游览服务

机动车系统+慢行服务系统(高架桥+九彩荧光滨水栈道+一二级慢行道+服务点)等两级服务系统提供便捷、丰富的游览服务。

(5) 田园休闲促进旅游转型

通过休闲农业、湿地净化展示、果基湿地生产、湿地净化研究、塘岛休闲垂钓、水上森林游乐和滨海生态体验等多内容的组合,促进该片区的旅游产业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型。

(6)智慧系统体验生态之美

利用手机终端APP和VR体验盒子多角度展示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过程。

5、结论

通过小流域治理的研究思路,源头-过程-末端的治理方法,多种净化湿地的组合方式和艺术田园休闲的植入,大理星湖湿地将有效地承担桃溪和中和溪之间面源污染的净化功能,同时起到活化地区产业的作用,为环洱海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起到极佳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