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项目 >  建筑 >  正文

上饶东乐谷“闻籁”

2025-03-07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 江西省上饶市
项目规模:
2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23年
建成时间:
2025年1月
委托方:
上饶市农文旅集团

项目简介

1、项目概述

闻籁(Spherical Symphony)是东乐谷音乐与演艺谷中的一座沉浸式建筑装置,它在空间与声音的交汇中创造出独特的感官体验。作为一座沉浸式声景剧场,该装置由两座嵌套的混凝土圆锥体构成,巧妙地融入周围的服务建筑之中。其形式与材料赋予空间独特的声学特性,使其成为一座“会演奏”的建筑,通过回声、共鸣和声音的自然流动,塑造出一个动态的听觉场域。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音乐演出场所,而是一片让游客与声音互动的空间。在这里,每一个脚步、每一声低语,甚至身体的微小移动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反射,营造出人与建筑共同参与的音乐体验。

2、设计策略

概念与设计灵感

闻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乐器的共鸣腔体,利用声学原理与空间结构创造出独特的听觉体验。嵌套的混凝土圆锥体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声音反射和吸收系统,声音在弧形墙面之间回荡,营造出不断变化的声学环境。内部圆锥体充当共鸣室,增强其内部发出的声音,而外部圆锥体则捕捉并调节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声响,使整个空间成为一座“声学剧场”。

穿插于圆锥体之间的空中步道跨越四个高度层级,为参观者提供不同的听觉体验。随着步道的上升,空间的音响效果也随之变化——较低层级的声音深沉浑厚,宛如低音共鸣;而高处的声音则轻盈悠远,形成飘渺空灵的听觉感受。这种垂直的听觉旅程,使游客从单纯的聆听者转变为空间体验的主动参与者。

空间与声学特性

闻籁的核心功能在于强化建筑与声音的互动关系。混凝土弧形墙面避免了声音的线性消散,使回声得以在空间中持续流动与变形。每一次声音的发出都会经历不同的路径反射,使空间内的声场不断变化,受天气、时间、游客的移动等因素影响,形成独一无二的听觉景观。

自然元素在闻籁的声学表现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风穿过开放式的结构时,会在空腔内形成低语般的回响;雨滴敲击混凝土表面,产生富有节奏的敲击声;游客踩踏空中步道的声音,则成为这座“建筑乐器”的不确定打击乐音符。到了夜晚,隐藏在结构内部的灯光装置勾勒出混凝土的肌理,使空间呈现出神秘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文化与生态意义

闻籁不仅是一座艺术装置,更是一场关于音乐、自然与建筑之间关系的深度探讨。它呼应了中国古代“闻籁”的哲学思想,即风声、雨声、自然回音皆是天地间的音乐。通过建筑空间对这些自然声响进行框定与引导,闻籁使人们重新关注自然界中的“音乐”之美,使聆听成为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在生态层面,闻籁的设计同样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材料采用再生混凝土,减少碳足迹;其开放式结构确保了自然通风,完全无需人工气候调控。此外,建筑的声学特性还可以降低周边的噪音污染,同时放大自然环境中的微妙声响,使其成为一个与环境共生的声音过滤器。

3、结语:声音与空间的建筑诗篇

闻籁(Spherical Symphony)重新定义了“演奏空间”的概念。它并非单纯的表演场地,而是一座开放的声学剧场,使音乐摆脱了传统舞台的束缚,释放到更广阔的建筑空间之中。在这里,建筑不仅是演出的背景,更是声音的创造者和共鸣者。作为东乐谷音乐与演艺谷的重要组成部分,闻籁探索了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模式——在这里,建筑不仅承载音乐,更成为音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