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出版 >  正文
/upload/old/book/20037715542244.jpg

多解规划--北京大环案例

  • 作者:俞孔坚;Davorin Gazvoda;李迪华
  • 译者: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他们的学生,完成了一项实验性的区域景观规划和设计工作。   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项目所在地是一个特大城市的一个真实地域,这个城市正在为这一从区域上讲非常重要的地段寻求未来发展的出路;第二,这是一个国际间的两个著名大学及其主要规划师之间的合作(俞孔坚和达沃尔.古斯沃达教授恰好都曾经是我的博士生);第三,非常有意思的是,从方法论上讲,研究过程的组织采用了我关于类似研究过程的框架体系,这一框架也曾在别的场合应用,但从没有在类似"大环"这样的城市景观尺度上应用。这一方法论框架基于六个方面问题的求解:   1.如何来表达和陈述景观,包括内容、空间和时间。对这-问题的回答依赖于陈述模型,这是研究所必需的数据。   2.景观是如何工作的,即: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需要过程模型来回答,这些过程模型将为研究提供用以多种分析的信息。   3.目前的景观是否有良好的状态?这一问题的求解通过评价模型来实现,这些评价模型的形成依赖干决策者的文化知识。   4.景观可能进行怎样地改变,用怎样的政策和措施,在何时何地作改变?这一问题由改变模型来解决,答案是有多种可能性的,这些未来的多解方案将在研究中进行检验。   5.景观的改变将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影响评价模型来解决,这些影响模型是在景观改变之后再根据过程模型而得到的关干景观功能的信息。   6.景观应该如伺得到改变?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决策模型来回答。与评价模型一样,决策模型取决干具体决策者的文?知识??br>   在大环项目中,研究组找到了四个未来发展的可能解,它们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是最早可以给决策者以看得见的可能发展的前景和概念,决策者可以从中选择发展方向。这种研究通常适宜于更抽象和宏观的政策制定,通常是大规划制定或否决的基础,为了便于决策或便于协调和融合多个极端解而形成一个更复杂和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影响评价和可行性评价必须是设计框架内的-个部分。而本研究中包含了这一部分,这是在以往一般学术研究中所没有的,因而也是应该给本工作加分的一个方面。   最后,这一研究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现实性和可信性--因而可以期待北京大环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卡尔·斯坦尼兹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韦利景观设计与规划教授   主导教师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首席设计师。1963年生,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1997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最新著作有《理想景观探源》(1998,商务印书馆),《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1998,科学出版社),《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200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的交流》(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其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设计获2002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奖,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达沃尔.吉斯沃达(DAVORIN GAZVODA),1965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他分别于1989年、1993年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从1989年开始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教授景观设计学,1999年升任为副教授。他是美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国际上发表了10篇论文,参与并主持了26项重大景观设计项目,并且于2000年获得了斯洛文尼亚国家Pleenik设计大奖。   李迪华,讲师,1967年生,1989年6月获农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城市生态学、生态学进展等课程,参加了大量城市生态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际项目。已发表论文10多篇,获省部级研究奖励两项。是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方面的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将生态学应用到城市研究和规划中。
  第一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
  1.1 一个模糊的目标--大环文化产业园……… 2
  1.2 假定目标--第一次头脑风暴……………… 2
  1.3 搜寻目标--战略分析……………………… 3
  1.4 明确目标--内容策划……………………… 4
  1.5 呈示目标--空间布局设计………………… 6
  1.6 评价目标--给决策者的参考……………… 6
  1.7 小结…………………………………………… 7
  第二章 场地分析 ………………………………… 9
  2.1 历史…………………………………………… 10
  2.2 地理区位……………………………………… 10
  2.3 社会经济……………………………………… 10
  2.4 自然条件……………………………………… 12
  2.5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15
  2.6 环境条件……………………………………… 18
  第三章 艺术之轮方案 …………………………… 19
  3.1 战略分析……………………………………… 21
  3.2 方案介绍……………………………………… 27
  3.3 投资估算……………………………………… 47
  3.4 效益分析……………………………………… 49
  3.5 结论…………………………………………… 50
  第四章 国际数码设计港方案 …………………… 51
  4.1 战略分析……………………………………… 53
  4.2 方案介绍……………………………………… 58
  4.3 投资估算……………………………………… 69
  4.4 效益分析……………………………………… 70
  4.5 结论和建议…………………………………… 72
  第五章 艺术生态群落方案 ………………………… 73
  5.1 战略分析……………………………………… 76
  5.2 方案介绍……………………………………… 85
  5.3 投资估算……………………………………… 100
  5.4 效益分析……………………………………… 102
  5.5 结论…………………………………………… 104
  第六章 影视之环方案 …………………………… 105
  6.1 战略分析……………………………………… 107
  6.2 方案介绍……………………………………… 112
  6.3 投资估算……………………………………… 132
  6.4 效益分析……………………………………… 134
  6.5 结论和建议…………………………………… 135
  参考文献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