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后农村居民安置模式研究——以四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居民安置为例

      2010-02-02
      汶川大地震后,作为灾后重建重要一环,农村居民安置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居民以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从空间形态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奠定了受灾地区恢复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国内外地震相关研究,总结出四种震后居民安置模式:原地安置、就近安置、原地集中安置和异...
    • 重建家园的精神空间

      2010-02-02
      汶川地震带来的人民生命的巨大损失,在较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过去快餐式的、只有量而缺乏“质”的房屋建筑和城镇规划。在同样快速和有可能快餐式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不但应该关注物质家园的坚固性和抗灾的“质”,还应该特别关注栖居的精神的“质”,那就是...
    • 土地伦理注解绿色与人文精神——北京奥运沙滩排球场外围及赛后景观设计

      2010-02-02
      本项目涉及了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如何使一项社会普遍需要的景观设计如何满足和适应奥运赛事的瞬时需要,二是如何正真体现生态与人文精神,用最少的投入和最节约的方式保留场地历史同时有效地创造新的景观,注解本届奥运所倡导的绿色与人文精神。本设计从...
    • 我们是谁?——当代景观设计师的认知与反思

      2010-02-02
        “我是谁?”这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追问,这是一个有关自我认知的自省式问题。景观设计师是谁?在当下的设计环境中,这是一个所有景观设计师都要自我思考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运动改变了中国...
    • 城市性的再定义

      2010-02-02
        一、走向灭亡:城市性的历史
        我最近做了一次长途旅行,遍览了数千年城市的历史,跨越了数千里的景观,从加勒比海岸到太平洋,历经了低地与高原。
        在这次旅程中,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类人是普通、...
    •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一)

      2010-02-02
      景观不是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   “景观”两个字,近几年似白虹贯日,显得甚是醒目而响亮。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有注:“景观,地理学名词。”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的王云才说:景观作为一个学科,“在...
    • 俞孔坚:继承和发扬必须从批判开始----关于中国园林国粹问题

      2010-02-02
        (编者按:2008年5月6日,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信息委员会发起召开第一届青年风景园林师座谈会,这是一次思想解放的讨论会,以厦门世博园的讨论为由头,与会青年学者和设计人员畅所欲言,被禁锢了多年的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出现了一丝曙光,赢得广大青...
    •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

      2010-02-02
        2007年7月16日零点左右,有人在“景观中国网友”发贴指责:他老人家在国外乱叫,将中国古典园林批得一无是处。
        这位网友说的“老人家”就是俞孔坚。他其实是年轻人,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的一个小村庄。类似的嘲笑、指...
    • 思想解放与景观设计学

      2010-02-02
      本文论思想解放针砭景观设计学的种种问题,希冀得到学科发展的新语境。
    • 俞孔坚:景观设计的春天

      2010-02-02
        十年前,景观设计尚属一个不能被工商部门注册和认可的名词,更谈不上行业名称。而今,却已成为备受社会青睐的专业。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的点击率和词条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明这点。“景观设计”所获得的广泛认同(Google的出现频率是424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