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批判”的思想促进中国城市发展

      2010-02-02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的更美好而聚留于城市”。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城市文化”已经成为今天全球学者不得不探讨的话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人们骄傲的城市,当然,也有更多...
    • 大师何为“大”——纪念建筑师黑川纪章

      2010-02-02
        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根本性革命,其《走向新建筑》似一把利剑,直刺传统建筑咽喉;而赖特则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将其浓缩为“有机建筑”的思想,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逐渐成为现代...
    • 评论:谁让城市受了伤

      2010-02-02
        近日,香港嘉里集团旗下的“嘉里建设”将在杭州西湖边上建设一个建筑群,其中酒店塔楼建筑最高处达85米,超过今年1月刚被炸掉的72米的原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受到众多人士的关注。
    • 评论:论“权利”与“建筑”

      2010-02-02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在这项众人关注的调查结果中,美国因其强盛的经济态势而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最大的“赢家”,中国的北京也因其意外的拥有了其中的三席,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 桃花源——理想化的天府

      2010-02-02
      如果说“天府”是中国农耕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一个现实的家园,那么陶渊明的“桃花源”则是一个理想化的乐土:那里是一个四方闭合的山间盆地,仅有小口堪入;其间有良田美池,阡陌纵横;所居之人怡然自足,童颜白发……
    • 方言景观

      2010-02-02
      从“白话景观”引入“方言景观”。景观将“重新发现大地”,重新为差异性、文化生态打开通道。作为对立,文章批评了庸俗化的商标式风情景观。
    • 从工业遗产走向卓越的公共空间

      2010-02-02

        很明显一种不满正在蔓延,快速地城市化和城市“失去”正同时发生着,每年被全球近一半的水泥产量建设着的中国城市,正由官方的大广场大轴线和地产商人们的异域风情大盘共同打造着权力美学、豪门美学为主流推崇的大小城市。庸...
    •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禁建区及绿地系统——以山东菏泽为例

      2010-02-02
      为有效控制城市蔓延及其带来的生态和环境破坏,2006年,建设部公布了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新《办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市规划中都要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并要求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强调禁建区...
    • 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

      2010-02-02
      作为一种生存的艺术,田,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的智慧结晶;作为乡土的文化景观,田,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历史,同时也为当代人应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带来新希望。田,既是我们的记忆,也是我们的希...
    •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

      2010-02-02
      黄河以其善淤、善决、善徙的个性,塑造了黄泛平原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本文以黄泛平原的古代城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河泛滥区城镇的洪涝灾害经验,总结了古代城市三大主要防洪治涝的适应性景观遗产:择高地而居,城墙和护城堤,以及蓄水坑塘。这些文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