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传统水文化景观的结构特征与当代价值

      2022-02-14
      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传统水文化景观作为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水文化景观概念,即人类通过水事活动对其所处环境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景观,是人类对水利用、改造和管理的综合结果。徽州传统水文化景观持续...
    • 构建和修复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022-02-14
      洪涝灾害正越发频繁地造访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反映出现代城市缺乏应对不确定的自然灾害的韧性,以及整体水生态系统处于病态的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水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笔者强调了从系统层面出发探讨水相关问题...
    • 弹性景观-金华燕尾洲公园设计

      2018-10-11
      2018年暑期土人研发部设计生态学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对燕尾洲公园进行了社会绩效评价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未来弹性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 海岛雨洪管理系统构建的景观设计途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海龟岛为例

      2018-08-22
      维持场地水文的良性循环是场地低影响开发的重要目标。岛屿的生态系统敏感,开发岛屿无可避免要改变场地水文现状。以“排”为主的工程排水方式和针对雨水管理的局部景观设计都无法解决海岛开发的水问题。提出多目标、多层级的雨洪管理策略——通过“建筑—社区...
    • 复兴古老智慧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

      2017-09-20
      文章认为人类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灰色基础设施对我们战胜自然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副作用是扼杀了人类与自然、及自然过程之间的深层联系。与灰色基础设施相对的是绿色基础设施,也叫生态基础设施。从古代农民的智慧中获取灵感,二十多年来,作者试图复兴这...
    • “新上山下乡运动”与遗产村落保护及复兴——徽州西溪南村

      2017-08-04
      经历了30多年快速的城镇化之后,乡村开始大面积凋敝,承载灿烂农业文明的乡村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一波不可阻挡的逆城镇化暗流正在涌动,一场“新上山下乡运动”正在袭来,对遗产村落保护来说,这既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也可能是历史性的大灾难。...
    • 大脚革命,建设美丽三亚 ——兼论三亚的城市“双修”实践

      2016-12-29
      三亚作为住建部城市“双修”的首个示点城市,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更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总结。《三亚“双修”暨优秀社科成果集》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对三亚市未来进一步的“双修”工作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建设都有可借鉴之处。受三亚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的功臣...
    • 后花园的美丽中国实践 ——三亚的“城市双修”

      2016-12-29
      如果说三亚市全国人民的后花园,那么,三亚两年多来的“城市双修”工作可以被看做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实验,是一场发生在后花园中的建设实践!这个实验体现了如何将一个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伟大理念,付诸具体的城市建设,并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使...
    • 论生态治水:“海绵城市”与“海绵国土”

      2016-11-30
      近来热议中的“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的生动描述,更是一种雨洪管理和生态治水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海绵城市”是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之上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这个生态基础设施有别于常规的、机械的、以单一目标为导向的“灰色”的工程性基础设施...
    • 山水之上:衢州鹿鸣公园

      2016-11-09
      “山水之间”是中国士大夫们由来已久浪漫栖居的理想,也是当代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那里山水环抱,有良田美池,有鸟语花香。